心经全文网
心经全文网
初识佛法须知 佛学的真面目 法苑谈丛 教规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
主页/ 初识佛法须知/ 文章正文

净土宗独有的内在条件

导读:净土宗不但有一般大乘共有的内在条件,且另有独特的内在条件:(一)以信佛、见佛的大乘展开净土往生说在“经集”里记载,有一位婆罗门学生,某天听...

净土宗不但有一般大乘共有的内在条件,且另有独特的内在条件:

(一)以信佛、见佛的大乘展开净土往生

在“经集”里记载,有一位婆罗门学生,某天听完佛陀之说法后返回南印度报告师父说:

自从见过佛陀以来日夜思念不忘,我向着佛陀的所在日夜念佛陀。

因见佛而信佛、归佛的心情,不外是观见佛陀而后产生的信仰。于此,信佛就是见佛、闻佛。换句话说,接触其人格后始能确立信心。

《无量寿经》共有汉译、吴译、魏译、唐译、宋译等异本。

看初期形态的汉译和吴译,都以见佛思想为中心。就是说,于临终时“见佛”来迎并且把他带至净土;但后世的净土教徒好像忘掉了这一基本原则。又《观无量寿经》的十六种观法是与印度佛教之禅观方法——业处观结合的观法。即:阿弥陀佛的真身观和观音等,必以观察具体的形像为前提,否则就不发生功用。

(二)诸行往生和念佛往生之二种立场

初期的《无量寿经》是以诸行往生为中心,因为出家者中心的色彩较浓厚的缘故。但到了后期,诸行便以念佛一行取代,见佛则以称名取代了。这种变化可能起因于当代行者的愿望,而使经典的编老不得不如此叙述。

(三)本愿思想的展开和他力救济论

《无量寿经》之本愿数,自初期到后期渐次增加,即自二十四愿增至倍数的四十八愿。本愿为大乘菩萨思想的根干,净土不过是把它特别强调而已。所以本愿的研究于净土的意义特别重大。

净土宗的特色,就是法藏菩萨的本愿成为“他力”而作用于一切众生。得说净土就是根据这一本愿而来的宗派。

综上所述,净土宗的成立条件极为广泛,而随着时代变化。阿弥陀佛之本愿就是救我人的愿望,有了阿弥陀佛的本愿始有我人往生的愿望。但要知有众生始有本愿可言,故离了众生亦即无佛愿,离了佛愿亦即无众生愿了;得说众生愿与佛愿之完全相即,为净土宗的生命线。

净土绝不是原先就说好的,而是生存于各时代之民族或文化中的人类的悲愿,被真理净化、实现的历史。

净土宗教我人于永远的净土发掘真实的自己,所以离了自己不但没有净土而且亦无本愿、他力的大悲。当我人于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凝视有限的自己时,就不得不感叹业障深重、力量脆弱,而于如来之大悲中求一出路了。(信息来源:摘自《净土思想论集》)

编辑: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