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心经全文网
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
主页/ 禅理故事/ 文章正文

修行:心若唯求自利, 不愿利人。所行之事虽多, 而所得之功德甚少

导读:修行:心若唯求自利, 不愿利人。所行之事虽多, 而所得之功德甚少《印光法师嘉言录》(125-127)(印光大师著/圆涛法师白话译)白话译...
修行:心若唯求自利, 不愿利人。所行之事虽多, 而所得之功德甚少

《印光法师嘉言录》(125-127)

(印光大师著/圆涛法师白话译)

白话译文:

三、示修持方法

丙、论存心立品

125、念佛必须善于发心,心为修持的主导。心念若与四宏誓愿相合,则念一句佛号,行一件善事,功德无量无边。更何况身口意三业,常以念佛利生为事业啊!

如果发心只求自利,不愿利人。所行的事虽多,而所得的功德很少。何况或许再加上有倾人害人的意图,以及自炫自矜的慢心。则所念的佛号,所行的善事,也不是全无功德。实在是百千万亿分中仅得一分半分。而他恶念的过失也不算少。所以修行人都必须善于发心,不只是念佛人而已。【书二】三一

126、须知佛法原本不离世间法,所有参加莲社的同修,必须每个人都恪尽自己的本分,比如父亲慈爱,子女孝顺,兄长友爱,弟幼恭敬,丈夫倡导,妻子随顺,领导仁义,员工忠诚等等。

又必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不食荤食,不喝酒,闲邪存诚,克制己欲,复归礼节,将自利利他的事业作为自己的责任。

只有这样实践,则作人的根基坚实正直,足以蒙受佛法的滋润,果真具足真信切愿,应当必定往生上品。

世间愚蠢的人常常不修实行,偏偏想得一个“真修”的虚名,所以用种种方法妆点粉饰自己,成为一个似是而非“真修”的样子,希望他人称赞自己。他的心行已经污浊不堪,纵然有修持,也为此心所污染,决定很难得到修行的真实利益,就是所谓的好名而恶实,这是修行人的第一大禁忌。

倘若具备前面所说的行为,没有后面所讲的禁忌,那么此人在世间便成为贤人,佛法中就是菩萨。他以身作则,做众人的榜样,由家庭推广到乡里,由乡里而县邑,以至全国、全天下。那么就会礼义兴隆而干戈永息,慈善显著而灾害不生,天下太平而人民安乐啊。【书二】五八

127、既然念佛求生西方,必须发慈悲心,大行方便事,息灭贪瞋痴习气,戒除杀盗淫罪业,自利利人方能附合佛的心意。否则心与佛教违背,感应之道隔绝。只能种来世得度之因,难获现世的果报。

如果志诚念佛,行持附合佛心,心念与口说相应。这样的人等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必然亲垂接引,往生西方。一旦往生到西方,就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离众苦,只受一切快乐啊。这些全仗佛力,不论念佛功夫是深是浅,惑业是有是无。只要具足真信切愿,决定万人修万人去,一个也不会遗漏。【论】八

原文:

三、示修持方法

丙、论存心立品

125、念佛须善发心者, 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愿合, 则念一句佛, 行一善事, 功德无量无边。况身口意三业, 恒以念佛利生为事乎哉!

心若唯求自利, 不愿利人。所行之事虽多, 而所得之功德甚少。况或再加以倾人害人之意, 及自炫自矜之心。则所念之佛, 所行之善, 亦非全无功德。

实属百千万亿分中, 仅得一分半分。而其恶念之过, 亦复不少。故修行人, 皆须善于发心, 不止念佛人耳。【书二】三一

126、须知佛法, 原不离世间法。凡诸社友, 必须各各恪尽己分, 如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倡妇随, 主仁仆忠等。

又须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戒杀护生, 不食荤酒。闲邪存诚, 克己复礼。自利利他, 以为己任。

如是, 则基址坚正, 堪受法润。果具真信切愿, 当必往生上品。

世之愚人, 每多不修实行, 偏欲得一真修之虚名。以故设种种法, 妆点粉饰, 成一似是而非之相, 冀人称赞于己。其心行已污浊不堪, 纵有修持, 亦为此心所污, 决难得其真实利益。此所谓好名而恶实, 为修行第一大忌。

倘具前之所当行, 无后之所当忌, 乃于世间则为贤人, 于佛法则为开士。以身率物, 由家而乡, 由乡而邑, 以至全国, 及与天下。则礼义兴而干戈永息, 慈善著而灾害不生。庶天下太平, 人民安乐矣。【书二】五八

127、既念佛求生西方, 必须发慈悲心, 行方便事, 息贪瞋痴, 戒杀盗淫, 自利利人, 方合佛意。否则心与佛背, 感应道隔。但种来因, 难获现果。

若志诚念佛, 行合佛心, 心口相应。如是之人, 至临命终时, 阿弥陀佛, 与诸圣众, 必然亲垂接引, 往生西方。一生西方, 则超凡入圣, 了生脱死, 永离众苦, 但受诸乐矣。此则全仗佛力, 不论功之深浅, 惑之有无。但具真信切愿, 决定万不漏一。【论】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