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历时12年刻印的《开宝藏》现在已大部分失传,存世不过几十卷而已;北宋慧空大师组织人历时25年雕印人的大藏经《崇宁万寿大藏经》,可惜现在也已大部失传,仅在日本有极少量佚本存世。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雕印大藏经,就要算是金代印的《赵城金藏》了。
说来令人惊讶,《赵城金藏》雕印的主持人居然是一位女子。这做女子名叫崔法珍,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她立志要雕印一套佛经,表达自己对佛的虔诚。为了募集雕印所需的资金,崔法珍不惜断自己的一条手臂,以示必成的决心。然后她四处化缘,筹集资金。信徒们有感于崔法珍的虔诚,纷纷慷慨解囊,有的甚至不惜倾产相助。
从金熙宗皇统九年(1149年)至金世宗大定十三年 (1173年),经过近30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将这套佛经雕印成功。共收佛经1570部,6900余卷。金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年),崔法珍亲自护送印好的佛经到达金都燕京(今北京),大定二十一年(18年),崔法珍再一次将印刷佛经的经版护送到燕京,藏于京师弘法寺内。到了元朝,由于战火等缘故,《赵城金藏》的经版有所损失,元太宗八年(1236年),由耶律楚材主持了补雕工作。以后山西赵城的广胜寺又专赴京城印刷了这部佛经带回赵城, 藏于寺内弥勒殿中。《赵城金藏》进入广胜寺后,历经了几百年,外界一直都不知道。附近的村民虽然知道广胜寺内藏有大量经文,但并不清楚它价值,因此也很少提及。只是间或有一些不守清规的僧人,盗出些经文兜售给附近的佛教信徒,使这批经书有些散失于民间。1933年,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要重印南宋雕印的《碛砂藏》,派人四出寻访《碛砂藏》的散佚本。这时一位叫范成的和尚被派到了西北。在西安,范成偶然听说山西的赵城收藏着一大批经书,这是个以前所不知道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