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心经全文网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主页/ 入门知识/ 文章正文

净土法门法师:志愿无倦

导读:净土法门法师:志愿无倦 下面一段,「志愿无倦」,这句话说在此地好!「倦,疲也,厌也」,疲倦了,讨厌了,那你就不能够再前进,无倦这叫真精进。「《华严经》普贤大士十大愿王,概括其愿末之意为:虚空界尽...
净土法门法师:志愿无倦

下面一段,「志愿无倦」,这句话说在此地好!「倦,疲也,厌也」,疲倦了,讨厌了,那你就不能够再前进,无倦这叫真精进。「《华严经》普贤大士十大愿王,概括其愿末之意为: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至回向)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乃至回向)无有穷尽。」这是说《华严经》上普贤菩萨发十大愿,十大愿每一愿末后都有这一段经文,就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这是第一愿,礼敬。愿愿如是!这个后面意思我们把它念下去。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从这个地方显示出普贤菩萨无论是自行还是化他不疲不厌。大乘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成佛道,你要想成佛,你就不能离开普贤。普贤是什么意思?就是前面经文所说的,「专求白法,惠利群生」,这就是普贤十愿的大根大本。十愿就是惠利群生的项目,十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是惠利群生,我们要懂。不能惠利群生,你学它干什么?

而十愿里,头一个「礼敬」,我们有没有做到?我们学院在图文巴十年了,没做到。应该怎么做到?从自己本身做起。早晨起来见到任何一个人,九十度的鞠躬礼,佛门是合掌问讯,九十度,早晨好。我们学院出家人,人人都这样做,在学院短期来修学的居士们都学会了,这一学会,凡是我们邻里来看到的人也都学会了。十年,照理说应该整个图文巴市民都懂得礼敬,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个方法大概现在在日本还能看到,你看我们到日本去访问,无论遇到哪个人,他都恭恭敬敬的跟你打招呼,别的地方见不到。最近这两个月,日本同修频频来信息,希望我到日本去讲经,就讲《无量寿经》,接著讲。我说一定要有网路,全世界都能够收听得到。他们在做,告诉我,他们的网路大概这个月底就可以完工了。他做完成之后,我们不能辜负他,他特别替我做的,所以我也希望每一年至少要在日本讲两个月。《无量寿经》所在之处,这经上说的,确实能带给这个地方真实之利。这个真实的利益,大家如果有机会听经、听讲,自自然然会端正心念,会断恶修善,会改邪归正。人心改过来了,灾难就化解。所以人家有这个诚意,我们不能不去,这是好事情。

修行,无论是世间法是出世间法,都是从礼敬开始,《华严经》普贤第一愿「礼敬诸佛」。在中国,诸位看看《礼记》,《礼记》你一翻开,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看看佛门里面拜忏,那个仪规你一展开,第一句话「一切恭敬、一心顶礼」。这就晓得,修学从哪里开始?从礼敬开始。我们连这一句都没有学到,这个不行!现在大概只有佛门的讲堂还保持一点形式,学校没有了,学校老师进来上课没有礼敬的了,这怎么能学到东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功课不认真,不认真的因素很多,我觉得最严重的应该是电脑。电脑里面游戏的东西太多,多少年轻人迷在这个里面,受这些染污,到最后自己没有能力离开它。电脑变成他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他无法舍离,到最后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代价是性命。年轻人自杀,你要调查他的原因,我相信电脑应该排在第一。把人全教坏了!它是教育,电视,这些娱乐,我们都要把它看作这是社会教育,教什么?教暴力色情、教杀盗淫妄、教自私自利、教损人利己,它教这些,这是它的科目。这个社会怎么能不乱?这个地球怎么能不变坏?都是这些东西惹的祸,不能不知道。前面我们说了,他对自己都不知道爱惜,不能自爱,所以他不爱他的父母,不爱他的兄弟姐妹,他在这个世间没有一个爱,他不能爱别人,别人也没办法爱他。唯利是图,有利益是朋友,没有利益是敌人,这个社会还会有安宁吗?可是你要问问,大家都不愿意看到这种社会现象,很希望和谐,渴望和谐。和谐要怎样才能得到?给诸位说,《弟子规》能带给我们和谐,《感应篇》能带给我们和谐,《十善业道》、六波罗蜜、普贤十大愿王都能带来和谐,都要真干才行,不真干不行。我们真干,不但救自己,救了我一家,救了我这个团体,救社会、救国家、救度一切众生,这就是惠利群生,我们学到、做到了。

效法普贤菩萨的精神,这桩事情要勇猛精进,真正的无有疲厌。你看他的愿发得有多大,虚空界有尽、众生界有尽、众生业有尽、众生烦恼有尽,我礼乃尽。这些能尽吗?不可能。不可能,我的礼敬那就无尽,无有穷尽,礼敬无有穷尽,赞叹无有穷尽,供养无有穷尽,忏悔无有穷尽。关键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确确实实老实、听话、真干,所以人家证得妙觉果位。我们自己要晓得,我们跟普贤是同一个心性,同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为什么他能做到,我不能做到?想想原因在哪里。就用这种普普通通六个字,我们一反省,我们确实不老实、不听话、不肯干,所以他是等觉菩萨,我们是六道凡夫,我们不相同的就在这一点。如果我们真的能改过,学老实、学听话、学真干,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到达普贤菩萨的地位?答案是肯定的。念佛往生净土,哪怕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等於普贤菩萨。为什么?四十八愿第二十愿,阿弥陀佛说得很好,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萨」,普贤是阿惟越致菩萨。

普贤的十愿你得真干,都从自己本身做起,不能希望别人。佛法里都是教我们自己干,没有教我们要求别人的,佛菩萨也不要求人,只是劝你,不要求你。礼敬真干,赞叹也真干,赞叹是如来,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诸佛跟如来意思不一样,佛是从相上说的,如来是从性上说的,礼敬在相上没有分别,毋不敬。圣贤、凡夫平等恭敬,甚至於树木花草、山河大地、一尘一毛都是平等的恭敬心,这是普贤菩萨的礼敬。如果有分别、有等级,那就不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没有分别心的,清净平等的恭敬。称赞亦如是。称赞换成如来,这里头用意就很深,只称赞善的,不能称赞恶的。一切善法与自性相应,如来是表自性,与自性相应的善法称赞,与善法相违背的不称赞,贪瞋痴慢不是善法,普贤菩萨不称赞,这就是弃恶扬善。对待造恶的人,有礼敬没有赞叹;对待行善的人,有礼敬又有赞叹。普贤菩萨做给我们看,善财童子表演给我们看,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法,他带头。「广修供养」,没有分别,这个是平等的。善人我们要供养他,恶人也要供养他,不能说恶人有了灾难我们可以不顾他,不可以。对他有恭敬、有供养,就是没有赞叹。供养也是恭恭敬敬的,也没有差别,平等心的供养,清净心的供养。他作恶是他自己的事情,是他的烦恼习气,不是他的本性,本性本善。我们对他的恭敬是恭敬他的本善,习性不去理会,不要放在心上,你才能看得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学要善学、要会学才行,能得大利益。

「忏悔」完全是自己,决定不在别人,忏悔自己的业障。忏是发露的意思,我做的过失我能说出来,把自己的过失说出来给大家听,请大家原谅我,我现在回头了。知过即改,后不再造,那叫悔。所以忏悔这个名词是梵语跟中文合译的,忏是梵语的音译,悔是中国字,中国字这个悔是后不再造,忏是发露,把自己的过失说出来,向大众宣布。这里头意思是求大众做证明,我再犯同样的过失大众就指责,「你怎么又犯了」,有这个意思在。希望大家来监督他,来帮助他改过自新,这是忏悔。

忏悔之后,第五个「随喜功德」,这个太重要了。人都有贡高我慢的心,都有嫉妒瞋恨的心,这不是学来的,与生俱来。从哪里看?你看二、三个月的婴儿,没人教他,两个婴儿在一起都是二、三个月的,你当中放一块糖,你看他们两个就在竞争,他不会让,两个都抢。抢到的,你看他那个态度,没有抢到的,他就在那边哭,大哭大闹。你能够看出这个小孩傲慢的习气、嫉妒的习气、瞋恨的习气,都看到了。绝不是人教他的,这叫俱生烦恼,这个烦恼是严重障碍。怎么断?随喜功德就可以断,看到别人好,没有嫉妒心,没有障碍的心,我修随喜,随喜的功德跟他的功德是一样大。不但我不障碍他,我要尽心尽力帮助他圆满,为什么?他圆满是我的圆满,没有两样。他是一盏灯、一支蜡烛,点亮了,我这支蜡烛没点亮,我借他的光把我的点亮,我的亮跟他的亮是一样的,这叫随喜功德。如果你有傲慢心,不愿意别人在我之上,有嫉妒心,想方法去伤害他、破坏他,你造的业就重了。如果他做的这桩好事,或者得到名闻利养,是他个人的,你破坏他,你障碍他,这个罪轻。为什么?你伤害的只是一个人。如果他做的是公益慈善事业,是利益广大群众的,你去障碍他,那个事情可麻烦了,那个结罪是什么?没有得到这个利益的都跟你结罪,这个事情麻烦!跟大众结罪,人愈多,那个利益的时间愈长,你的麻烦就愈大。凡是利益众生的事业,你随喜的功德大,你把它破坏是罪过大,没有方法去弥补,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不懂,你犯了,不能说没罪,一样有罪,这个事情真是麻烦透了。

圣教,佛法是利益一切众生的,圣贤人传统文化也是利益一切众生的,你要是障碍它、要是破坏它,佛经上这些例子很多。《弥勒所问经》一开头就有一个公案(故事),有两位年轻的法师,讲经教学,讲得不错,听众很多,法缘很胜。有几个出家人看到了就嫉妒障碍他,在听众当中散布谣言,说这两个法师讲得好像是不错,实际上他很缺德,破戒犯斋。让听众产生误会,对法师丧失信心,都离开了,这法会破坏了。法师是不是真的像他说的那样?不是的,他造谣!这个罪过,法师堕地狱了。讲经的法师本身没有受到伤害,受伤害是什么?听众,听众这个法缘断掉了。这桩事情在佛经上说,杀人罪小,为什么?人被你杀了,他没有罪,他不会堕三恶道,杀人的人有罪,被杀的人没罪,他过四十九天又投胎,又到人间来了,他换个身体而已。可是利益众生的这些事被你破坏了,那些众生法身慧命断掉了,你要负责任。因为你的嫉妒障碍,让许许多多众生闻不到正法,这个罪业堕地狱。地狱出来变畜生,再到人间来愚痴,没有智慧,贫穷下贱,果报多么凄惨,何必去嫉妒?你要是修随喜功德,成全他美好,那你的功德跟他一样大。你也听经,赞叹法师,让听众对法师更有信心,这个功德大,法师有多大的功德你就有多大。明白这个道理,遇到人,善人行善事要帮助他,恶人行善事也要帮助他。人恶是他自己,他做这桩好事,对大家有利益,我们也要称赞、也要帮助。所以人在世间不能没有智慧,真有智慧,那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没有智慧就难讲了,好人在你心目当中变成坏人,好事你认为是坏事,坏人你认为是好人,坏事认为是好事,这麻烦大了,往后的果报不堪设想。所以随喜功德是有智慧人修的,是有善根、有福德人修的,他没有嫉妒心,他没有傲慢心,他真正能帮助做好事情的人,他心目当中只看到众生得利益,没看到个人,他才能随喜。

下面很重要,「请法」。佛法好!你说在世间修福,修什么福报最大?请法师讲经福报最大。所以世间聪明人,修大福报的,是请法师来讲一部经。有这个力量的,一部大经讲几个月;没有这个力量的,讲一部小经,十天半个月。这个福都不得了,冥阳两利。现在更殊胜,讲完之后录音做成光碟,光碟流通不知道利益多少人。如果有卫星电视、有网际网路,这福报还得了!从前人没有这个缘,想修修不到,现在科学发达,这个缘殊胜。科学虽然有很多负面的,但这是正面的,我们来利用它弘法利生。下面,「请佛住世」,那就正法久住了。这请谁?请自己,请别人靠不住,要请自己。自己真正发心,三个根,德行扎好,然后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把经教学好。道场讲经教学,恢复佛陀教育。古时候的丛林,叫分座讲经,那就是什么?开很多不同的教室,你喜欢学哪一门,你就进哪个教室,有法师在教导,就像现在学校一样,有很多个教室、讲堂,规模就大了。规模小的寺院就像专科学校,我只有一个教室,我只有一门功课,这专科的。恢复释迦牟尼佛传统的佛教,你说这个意义多大。

「志愿无倦」,从里这看起。「倦,疲也,厌也。《华严经》普贤大士十大愿王,概括其愿末之意为: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至回向)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乃至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是即志愿无倦之义也」。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十愿略略的说了一遍。因为前面都学过,在《华严经》里也学过,虽然学过没落实。所以遍数不怕多,愈多愈好,印象深刻,参透其中的义理自然就会落实。所以凡是不能落实,是我们知见上的问题,我们对它的认知程度不够,够了自然就能做到,这是我们多年学习的经验。古人也是这样教导我们,所谓「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听讲绝不是听过一遍就满足,一遍听过了,真的是所谓耳边风,吹过之后就了了,人家问起来:我听过。其中的真实义几个人参透?不能够依教奉行,就不能得真实利益。懒散,自古以来是一切众生的通病,菩萨也不例外。所以佛教菩萨六个科目就是六波罗蜜,其中有精进这个用意很深,精进是专门对治懈怠的。

精进是菩萨唯一的善根。世间法的善根有三善根,具足这三善根就能成就一切善法,这三善根是不贪、不瞋、不痴。世法之善,菩萨当然具足,菩萨能不能成佛、能不能断烦恼关键在精进,所以菩萨的善根只有一条,精进。精进从哪里做起?还是从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什么道理?凡是懈怠、懒散都是知之不足,章嘉大师所说的「大乘佛法知难行易」。我们自己知道自己知的不足,那就要在知这方面下功夫,真精进求智慧。古人说得好,是真的不是假的,有道理,「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知就满足,一千遍念下来,他得三昧了。如果是把《无量寿经》念一千遍,要怎么个念法?一天念三遍,一年差不多就接近一千遍。一天都不能缺课,每天念三遍就能得念佛三昧,能得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然后再读这个经,里面意思就懂了。前面一千遍不懂意思,不要紧,不要著急,不必求解,只求清净心。清净心,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受外面六尘环境的干扰,清净心就得到。你要知道清净心是你自己本来有的,你的心本来是清净的,得到不要欢喜,得到不要骄傲,人人都有。一骄傲,这一欢喜,你的三昧就失掉,可惜!得来不容易,下那么大的功夫。这个时候如何保持它永远不要失掉它?

就是后头这一句「忍力成就」,你要能忍,决定没有傲慢心,决定没有嫉妒心,你真得道了。真得道的人,这个道就是三昧、就是智慧,三昧是得道的门径,你进了门。智慧是登堂入室,你得到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利益就是智慧。果然能保持,若干时日之后必然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自性般若智慧圆满现前,这叫成就。

所以普贤十愿要认真修,从礼敬、赞叹,礼敬是入门的头一堂课。赞叹就是随喜功德,赞叹能够对治自己的傲慢,对治自己的嫉妒,这两个烦恼是许多初学菩萨境界不能向上提升的第一个因素,这不能不知道。「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这两句话跟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一个意思。后面是「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三业清净,无有疲厌是勇猛精进。我们现在读得很多,这些句子非常熟悉,随时脱口而出,可是怎么样?没有得到真实受用,於是对经教生不起信心。你要问好不好?好,好在哪里说不出来。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不能说没好处,好处太少,多半人的身上没看到好处,十愿没有一愿能做到,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不知道。知道了,想在这一生成就,你就不能不认真去探讨、去反省,毛病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决定不在外缘都在自己。古人所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才能把病根找到,从根本上消除,问题就解决了。

古圣先贤这老祖宗们对得起后世,为后人设想得太周到,留下这些典籍,这些典籍里面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我们真正得到了、消化了,都有很大的受用。得到而没有消化、没有受用,那个可惜,那个得到不是真的得到。我们今天学院保存这个典籍,儒释道,可说是相当丰富,没有人去阅读,没有人去研究,身在宝所,依然是空手没得到,你说多可惜。你说我根基不好,可以补救,用一、二年的时间就全补足,时间不要长。一个人带头做,就会影响二、三个人,这二、三个人带头做,就能影响整个学院。如果这个心不肯发,说发心求生净土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一生未必能去得成。发真心就在当下,是不是真干也在当下,前面说过,请转法轮要请自己,请佛住世也要请自己。普贤十愿纲领是普贤菩萨说出来的,我们如果要是会,恭恭敬敬接受过来依教奉行。首先用儒释道这三个根来接受十大愿王,换句话说,十大愿王我们用儒释道三个根来落实,然后举一隅以三隅反,境界才能大幅度的向上提升。世法说,《学记》里面讲的七年小成,我们今天可以这么说法,两年扎根,再五年就是七年,小成,小成是什么?得三昧。九年或者十年就大成,大成开悟了,纵然不能大彻大悟,大悟是非常可能的。大彻大悟是佛,大悟是菩萨,我们做得到,不是做不到。

这一段讲的是「志愿无倦之义也」,志愿一出问题,人马上堕落,这个事情太多太多了,古时候就不少,现在更多。现在人确实禁不起考验,稍稍有点不如意,他就不干了,他就走了。而真正修道人是天天在考试,人对你的考试、事对你的考试、物对你的考试,看你能不能通过?外面人事物都在诱惑你,你对外头诱惑明了、通达,长智慧,再怎么诱惑,我如如不动,这是增长定功。天天都在诱惑,合你意思的,你受它诱惑就增长贪心;不合你意思的,它在外面诱惑你就增长瞋恚心,就会生起怨恨心,这是禁不起考验。你说你修道,那些魔王站在旁边笑话,假的不是真的;禁得起考验的,那是真的。所以这些考验的人事物,都要用真诚恭敬心感恩他们,没有他们,你的功夫怎样提升?你怎么知道你功夫得力?功夫得力就不受诱惑了,不受外面环境干扰,我自己的清净平等觉重要。他们所作所为各人自己负责,我不能代替他,他也不能代替我。业因果报无法逃避,只是来早来迟的问题,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肯定有恶报。

净土大经解演义287.288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