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心经全文网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主页/ 入门知识/ 文章正文

净土法门法师:心地功夫 第十八集

导读:净土法门法师:心地功夫 第十八集 佛说 一切法无所有 毕竟空不可得 我们所见所闻 所接触的境界 是无数生灭相 聚集产生的妄相 不能当真不能占有 不能控制不能执著 然而我们总是 把眼看到的 耳听到...
净土法门法师:心地功夫 第十八集

佛说

一切法无所有

毕竟空不可得

我们所见所闻

所接触的境界

是无数生灭相

聚集产生的妄相

不能当真不能占有

不能控制不能执著

然而我们总是

把眼看到的

耳听到的

放在心上

心就乱了

见不到事实真相

佛教我们

对人对事

要用心如镜

来不著相去不留恋

好的丑的都不分别

顺境逆境毫不动心

心不染著

智慧就能现前

生活就得自在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四集) 2012/7/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14

佛说生灭法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那不生不灭是什么?不生不灭就是你的灵性。灵性在哪里?灵性就在现前,但是你不认识它,你不知道它在现前。《楞严经》上告诉我们,你能看的那个能是你的本性,你能听这个能是你的本性,你看得清楚、听得清楚,这是你灵性起作用。可是我们很麻烦,在迷,我们眼睛看,第一念是见性,见色性,那是佛知佛见,但是第二念就迷了,第二念怎么?有分别、有执著了。六根对六尘起作用,第一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那叫佛知佛见,就不能保持,到第二念就变了,这是张三、那是李四,这不行,他分别了,那就用分别心了。你看立刻就把我们的见性变成了眼识,就转变成眼识,那么快马上就变成识,识就迷了。所以真正功夫就保持第一念不要变,那就成佛了。保持怎么样?不要起分别、不要起执著,你才能看到真相。一有分别,一有执著,你看的是假相。我们迷是这么迷的,要不是佛给我们说,我们自己怎么会知道!

诸佛菩萨厉害,他不落到阿赖耶里头,他永远保持住,那就叫成佛。能保持什么?如如不动,六根在六尘境界如如不动,就像镜子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镜子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所以古人常常勉励我们,学佛用心如镜,不染污。用心要像镜子一样,正在照的时候也不染污,这叫功夫,不染污,不落印象。我们凡夫怎么办?染污,落印象。落印象,这个印象就是阿赖耶里头的种子。阿赖耶好像是个资料库,我们六根起的这些作用统统储藏在这个资料库里头,所以我们有记忆,昨天的事情,我们都想得起来,前天也想得起来。这个东西资料在哪?资料在阿赖耶里头。我们一想,资料调出来了,印象就清楚了,昨天干些什么,前天干些什么,去年干些什么,前年干些什么,资料在里头。不落印象,资料库里头什么东西都没有,干干净净。干干净净是什么都不知道?不是的,干干净净,你一照,它就清楚,不照它没有,一照它现前,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照见,不是情见。情就是带著妄想分别执著的见,这叫情见,情见是凡夫,照见是佛菩萨。我们学佛就学这个本事,能真正把这个世间看破。看破,就是弥勒菩萨这一句话能帮助我们看破,这说明一个什么事实真相?事实真相,这些万事万物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们统统是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里头产生的波动现象。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四集) 2012/9/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04

所以经上讲,「当相即道,即事而真」,真平等、真清净。清净就是没有污染,在染中而不染,为什么不染?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染是什么回事情?你的念头在里头,只要你有念头你就染污。念头是假的,自性本定。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我们才动、才摇就坏了,就堕落了。不动、不摇那是自性本定,《楞严经》上所说的首楞严大定,净土经典里面所说的常寂光净土,常就是不动,不生不灭。动是妄心,不是真心,动是阿赖耶,一念不觉就动了,觉就不动。那惠能大师开悟是怎么回事情?就是从动回归到不动,这就叫明心见性。六根在六尘境界上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没起心、没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叫性见,见性见色性,叫明心见性。见性是性,色性也是性,性与性之间没有妨碍,《华严》说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得契入境界才行。於是我们就晓得什么叫罪、什么叫业?起心动念是业,分别执著是罪。为什么?因为这法是假的,它存在的时间,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真正存在的时间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钟它生灭已经一千六百兆次,这里头的一次你能捕捉到吗?所以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不能执著、不能分别,来不及。

我们所见所闻、所接触的境界,是无量无边无数生灭幻相聚集在一起产生的妄相,相似相续相。我们用电影的屏幕比较容易体会,现在用数码式的不太容易体会到,过去的电影是幻灯片做成的,幻灯片一张一张,我们就很容易体会。我这是电影的底片,这个影片,一张一张的幻灯片,张张独立,张张不一样,没有两张完全相同。在放映机里面,它的速度是一秒钟二十四张,所以我们看到银幕上的相是假的,是这些幻灯片的影像,不是真的。而且是重叠在一起的影像,不是一个单独的,单独的你见不到,它速度太快了,你感觉到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已经不存在了。这叫业相,这种波动频率叫业相,我们误会了,把这东西当真,当作真有,所以在里头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还在计较,起了贪心,占有的念头、控制的念头、支配的念头,起了这些,统统是假的,这叫罪业。

你要问诸佛菩萨,诸佛菩萨跟我们在一起,他看、听,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著。为什么?

他知道全是空的,能见所见了不可得。虽然了不可得,一点妨碍都没有,这些妄相不妨碍真性,真性也不妨碍幻相,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叫真相!所以修行人在这个现相里头,他心是定的。明心见性了,他的心如如不动,外面清清楚楚,像镜子照外头的景象,照得清清楚楚,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用心如镜,这佛菩萨。凡夫跟著外面境界转,生什么?生喜怒哀乐,七情五欲生起来了。七情五欲也是假的,也是了不可得,一定要晓得都是跟著波动频率在产生变化,这个频率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样的速度在波动。没有一样是真的,你把它当真,错了。这里面有没有生死?没有生死;有没有苦乐?没有苦乐;有没有祸福?没有祸福。什么都没有,完全是常寂光。所以说「当相即道」,道就是寂光,所有现相全是寂光,「即事而真」,所有一切事相都是真如、都是自性。自性有没有变?没有。所以有本事从现相上见到自性,从一切现相里面看到真性,这个人是菩萨、是佛。菩萨里头是大菩萨,小菩萨见不到,大菩萨见到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三七集) 2011/6/5 日本冈山净宗学会 档名:02-039-0437

「了胜义空,是名智慧」,这是对於事实真相完全通达明了。「能知诸法,是名神通」,诸法是从事相上说的,这些现象你全部通达明了,这是神通,神通起作用叫善巧方便,帮助众生觉悟。「了俗如幻」,俗是世俗,六道轮回梦幻泡影,这是「智慧」。「如上之殊胜神通智慧,悉皆究竟通达,故曰究达神通慧。」这是第一首的第三句,说明自性本具的智慧,诸佛如来证得,我们都有,只是我们现在有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换句话说,我们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立刻就证得。妄想是什么?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妄想就没有了。从妄想生分别,从分别生执著,所以,不起心、不动念,全都断了。你要是断执著,还有妄想分别在;断分别,分别断了,执著就没有了,但是还有妄想在,所以妄想一断是全都断了。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要起心、不要动念。所以古人有个比喻,教我们用心如镜,像镜子一样,心像镜子,照到外面清清楚楚,里头没有起心动念。诸佛如来是用心如镜,我们现在用心是什么?用心像照相机底片一样,照一下录个影子、照一下录个影子,所以心就脏了,就被染污,就这么个意思。我们今天这个照相机、录影机就是凡夫,六道凡夫,那一面镜子那是如来,它照得很清楚,它不著痕迹。每天早晚我们洗脸去照照镜子,那就是照照自性,我们心像不像镜子?不像,心真的像照相机、像录像机,那就坏了。有许多地方供佛像,佛像后面一个圆光,用一面镜子代表圆光,很有意思,代表大圆镜智,这表法的。我们供佛,供佛里头最重要的是供一杯水,其他的什么都可以不要,一杯水不能不要,这是最简的、最重要的供具。水代表什么?代表清净心,没有染污,没有波浪,表这个意思。看到水就想到我的心要像水一样,不动,干净。就是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清净它没有染污,平等它没有动摇,觉它能照,觉是照的意思。所以这一杯水的作用不得了!不是供给佛喝的,错了,佛不要喝水,它是表法的。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一集) 2013/8/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411

我们的经题后半段有「清净平等觉」,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修学净土的人,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清净心。得清净心,生凡圣同居土;得平等心,生方便有余土;后面是觉,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生实报庄严土,往生净土的三个条件。净土无比殊胜,是可以带业往生。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没有的,没有带业的,一定要消业,业障统统消掉你才会有成就。净宗法门不需要,业障在没有关系,只要你把念头集中,所谓「念不一不生净土」,一是什么?就是阿弥陀佛。我心里没有杂念,只想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就行了,除阿弥陀佛之外,心里没有第二桩东西,这个人决定生净土。生到净土之后,决证极果。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一定得搞清楚。我们这一生当中,这是我们主要要办的一桩大事,其他是附带的。附带的,可以做,可以不做,不失慈悲心。我现在不做,专心念佛,行不行?行。为什么不做?没有缘。佛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我们去找,那就错了。这个缘现成摆在面前,缘成熟了,也就是他来找我,我会帮助他;他不找我,我不找他。别找事,找事就是找烦恼,随缘没有烦恼。要掌握这个原则,我们这一生极乐世界才去得成。好事很多,天天去找这些好事,忙得不亦乐乎,将来往生到哪里?人天福报。为什么?你一生所修的,与清净平等觉不相干。往生极乐世界要清净平等觉,起码的,要有清净心才真能往生。攀缘,清净心没有,修来生的人天福报而已。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凡所有相包括佛法。佛法是真的、是假的?佛法是因缘而生的。佛是觉,觉怎么生的?因为众生不觉,所以跟众生对面有个觉。众生不觉是假的,佛这个觉也不是真的。不要认为觉悟就欢喜了,错了。什么是正常的享受,佛的享受?如如不动。这是正常的,什么念头都没有。这是自己的真心,清净平等,如同大海一样。它起的作用,遍照法界,遍法界虚空界它照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他自己如如不动。像一面镜子一样,用心如镜,照得很清楚,一丝毫都不染著。镜子,妙极了,清净不染著。染就错了,染是什么?动念就错了,动念就染了,清净心里头没有一个念头,有念就错。有阿弥陀佛呢?有阿弥陀佛可以到极乐世界,不能证无上菩提。怎么办?到极乐世界去,再把阿弥陀佛放下,一尘不染,就证无上菩提。在我们这个世界,你没有本事证无上菩提,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你,你必须一尘不染,就证得极果。

理要清楚、要明了,对於一切法就没有贪爱,叫贪染。在日常生活中一切随缘,随缘就是没有贪染,饮食没有贪染,穿著没有贪染,随缘,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才真正快乐,真正自在!一定要讲究什么,那个不行,你著相了。世间人要著相,为什么?不著相,他乱了。统治世间这些帝王、领导人,他们要立法,让大家遵守,法也是相。佛不要这个东西;但是佛教学生,没有成就的,也要立法。你看,他有戒律,他有教学的理论、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全都叫方便法。到时候呢?到时候全部要舍掉。《金刚经》上有明文:「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净土也在内。净土是到极乐世界之后,见到阿弥陀佛再放下。我们现在把一切法统统放下,世出世间法都要放下,只留一个阿弥陀佛,保证我们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连这个也放下,你就证得极果。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九集) 2013/8/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419

「不可思议功德」,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参考资料第二页,不可思议功德。「《净土大经科注》(第六二三页):据《梵语名义大集》及《宗镜录》四十八,有五种力」。第一种「定力」,定是三昧,梵语称三昧。他有禅定,有定功,不会受外面境界影响,这是定力。我们在修学当中,这个是非常重要。修定,诸位不要误会盘腿面壁那叫修定,那是禅宗初学。真正修定在哪里?眼见色,在见上修定;耳闻声,在闻上修定。也就是说,你看得很清楚,听得很清楚,怎么样?如如不动,决定不把它放在心上,这叫定。你看到、听到都放在心上,你的心就乱了,你受它干扰了。看到、听到不放在心上,见如同不见,听如同没听,这叫定。实际上,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那叫慧;如如不动,这就是定。我要受它干扰,看到喜欢的想占有,这就坏了。不但你受它干扰,而且你生烦恼了,这个占有是烦恼。所以要学菩萨,菩萨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动,叫定慧等修,定慧同时修。

《华严经》上那些菩萨修定,在哪里修?用现在的话来说,超级市场、百货公司,到那里面去散步,在那个里头修定。你看琳琅满目,样样清楚,什么新的花样出来你都知道,这是什么?这慧。慧是清楚明了,里面如如不动,绝不动个念头,我想拥有它,那就错了,这是真正修定。你要禁不起诱惑,定也没有,慧也没有,那就是凡夫了。你就晓得菩萨修定,跟我们逛百货公司没有两样,但是我们在那里逛的时候生烦恼,他逛的时候生智慧,又得定,定慧统统得到。

於是你就明白了,早晨起来穿衣吃饭都是修定修慧,随缘。我想吃什么,想吃那个,你就被外面诱惑了,你就定没有了,慧也没有了。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这一天所接触的境界里,统统如如不动,清清楚楚,叫定慧等修。修到不起心不动念,恭喜你,你成佛了;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你是菩萨。不是不接触,不接触怎么修法?一定要接触。宗门有句话说得很好,比喻说,「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百花是比喻花花世界,你在这个里头走,身上干干净净,一片叶子都没沾到。菩萨哪里都去,什么地方都去,去修行,去考验,如如不动,清清楚楚,这叫修定,修慧。定慧等学,这叫禅。

现在很多人搞错了,以为禅是盘腿面壁那是禅,那不是的,那是修定不是修禅。等到他大彻大悟,那叫禅;没有大彻大悟,它是定,它不是禅。禅是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均等,定慧一如,这是真的定、真的慧。定就是不动心,慧就是照得清清楚楚,心起作用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里面痕迹都不著。凡夫的心像照相机,落印象,一照就落下去了;菩萨的心像镜子,不落印象,照得清楚,印象不落。我们每天早晚照镜子,就要想到用心如镜,从早到晚接触一切人事物,心像一面镜子,这一天痕迹也没著到,干干净净,这叫佛。处理一切事情你用清净心,那是智慧处理,一丝毫没有错误。你要想怎么处理、怎么处理,那是用的知识,知识处理问题有局限性,而且有后遗症。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二集) 2013/12/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552

「都摄六根」,摄受,就是把六根收回来。六根是往外跑的,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体的觉触,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的分别执著,都是往外跑。佛教给我们把六根收回来,都摄六根是收回来,不要缘外面,缘里面,里面是自性。自性是有,自性不是形相,所以自性是无一物。无一物能生万法,虽生万法,万法是虚幻,不是真的。都摄六根,就是六根要守住自己的本位,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是它的本能,绝不放在心上,绝不为外面境界所干扰,这就对了。所以要常常想到,古德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用心如镜」。我们用心就是用六根,要像镜子一样,镜子照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有没有染污?没有。不是不照的时候没有染污,正在照的时候它也没有染污。诸佛与法身菩萨,他们用心就像镜子一样,眼看得清清楚楚是智慧,耳听得清楚也是智慧,决定不染污,决定不受干扰,那就是不放在心上。见色,不把色放在心上,能见所见都不放在心上,能闻所闻也不放在心上,六根对六尘境界决定不会把六根六尘放在心上,这就叫法身菩萨,这就是诸佛如来,这就是三业敬奉。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四集) 2014/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564

世出世间一切法,这个认知非常重要,你真正知道、真正认识,自自然然就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自然放下。能放下的人就是圣人,就不是凡夫。於一切法不执著,你的心多清净;执著是染污,心不清净。什么都不计较、不执著,清净心出现,清净心是真心。再提升一级是菩萨境界,菩萨不但没有分别执著,起心动念都没有,真正做到六根对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六根对著境界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成佛,平等心现前。起心动念就不平等,像水一样它起了波浪;不起心不动念,它水平,它是平等的,所以平等心是法身菩萨证得的。《华严经》说实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这个境界,他们真正是大乘经上佛教导我们的叫「用心如镜」。这佛常说,大小乘经里都说,用心像镜子一样,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没有染污,没有分别,没有动摇,像镜子一样。决定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染污了。我们照相,照相机照染污了,镜子不染污。每天我们早晚都照照镜子,镜子是菩萨,很多人不知道。照镜子的时候就要提醒自己,我今天一天用心就是用我这面镜子,我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里头不染著、不分别,那是什么?生智慧。只要有染著,它就生烦恼,生什么?生贪瞋痴慢,生名闻利养,它生这个东西,那就叫造业。这个业是轮回业,我们想超越轮回,但是天天不断造轮回业,他怎么能够超越?往生是超越,换句话说,它决定障碍我们往生。

金刚经讲义节要 (第三十二集) 1995/2 美国圣荷西 档名:09-021-0032

清净心在什么地方显现?在日用平常生活中,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在这个里面看看你是不是生清净心。清净心不是找一个山洞里头打坐面壁生清净心,那个不管用,那个佛不许的。清净心应该在广大社会人群里面,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地清净,一尘不染,那叫真清净,这就符合《金刚经》讲的无住生心,这是佛心,这是菩萨行。「生者,任运而生。」任运就是自自然然,没有一丝毫勉强,有一丝毫勉强,就是攀缘,就是执著,自自然然的。「无住,无妨随缘而住,虽住而实无所住。」这个境界很深、很难懂,我们可以举个比喻来说,来看无住的样子。譬如我们在外面旅行,旅行每天都要找个旅馆来住宿,这就是随缘而住。虽住而无所住,旅馆是别人的,不是我的,明天就走了,这就对了。我们要办事,办事心里头要不要放这个事?要,就像住旅馆一样的。事情办完了,心里头干干净净的,一点牵挂都没有,要把它放得干干净净。事情来的时候要办事,事情去的时候就很干净。古人在这里还有个比喻教给我们,教我们像照镜子,我们的心,用心就要像镜子一样。镜子有用吗?我们照它的时候,里面就现相;我们离开,里头就没有了,它就不住。其实我们正照它的时候,它住不住?不住,诸位体会这个意思。我在生活当中不住相,工作上不住相,处事待人接物统统都不住相,像照镜子一样。一切事情做得圆圆满满,心地清净没有染著,所以是用的清净心。凡夫不会用清净心,遇到事情的时候他就执著,他有分别、有执著,於是心里面起贪瞋痴慢,这个他喜欢的,那个他讨厌的,他起这个东西。如果是清净心,面对这个绝对没有这些七情五欲,六根接触六尘不会生七情五欲,不会生妄想分别执著,不会。这就是你用心如镜,像一面镜子一样,这个就对了。

成圣之道《了凡四训印光大师序文》学习心得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一集) 2007/6/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14-0001

这都是印祖教导我们用功的方法,这是对利根人讲的,在心上去用功,让我们的真心、让我们的心地『虚明洞彻』,这个心要虚,虚,不能有一物,明是明白,不能有迷惑。什么东西会让我们迷惑?只要我们内心里还有执著、还有分别,这虚明就难以做到了,所以这是让我们心地要空,不存一物。为什么要不存一物?那个物本身是虚妄的,《楞严经》里面给我们讲,凡是这些事相统统是虚妄的,只有我们自性是真实的。虚妄的东西你为什么还要执著?把这些虚妄的东西执著起来,障碍了自己的本性,这个就是愚痴,所以要把它放下。要放下,首先不要执著,先放下执著,对一切人、一切事不要勉强,要懂得随缘,随顺众生就放下执著了;然后再放下分别,对一切善恶、美丑、是非我们不要放在心上,这是放下我们的分别,让我们的心能够做到虚明洞彻。

这里印祖举的比喻,像镜子一样,这个镜子它能『随境映现』,人来了,它就把人照得清清楚楚,人走了之后,它绝不留任何的痕迹。而且『但照前境,不随境转』,镜前的这些事情、这些人事物,镜子照得清清楚楚,但又不随著外境所转,它不会因为照镜子的人高兴镜子就高兴,或者是照镜的人哭镜子也跟著哭,绝对不会。你笑它给你照出笑的样子,它还是不动,你哭它能够把你的哭照出来,但是它自己如如不动。所谓『妍媸自彼,於我何干』,这是照镜子那些人的表情千种万种,但是任由他怎么照,於我何干?所以镜子本身能够做到如如不动。

而且它是什么?『来不豫计,去不留恋』,镜子绝对不会起心动念,说我还要去照那个某某某,去分别、去执著,它绝对不会起这些念头,没有那种豫计,没有攀缘;照的人走了,镜子也绝对不会留恋,镜子里干干净净,还是一尘不染。这是用镜子的比喻来教导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如何用心,要学镜子,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绝对不会被外境牵著走。假如我们遇到顺心的境界就高兴,贪染了;遇到那些瞋恚、令人生气的境界,他来骂我、他来冒犯我,我就发脾气,瞋恚了,那就被牵著鼻子走了。所以,顺境、逆境都不动心,好的、丑的都不分别。妍媸这两个字,妍就是美好,媸是丑陋,妍媸自彼,这是任他怎么样子美丑跟我没有关系,不分别。这是讲到不执著、不分别,甚至连妄想都没有,不攀缘。

资料恭摘:心地功夫系列短片 (第十八集) 2015/1/6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4-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