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心经全文网
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
主页/ 禅理故事/ 文章正文

佛教发展史:它为何在印度衰落?又为何在中国兴盛?

导读:佛教发展史:它为何在印度衰落?又为何在中国兴盛?听一段传奇,讲一场经典,欢迎来到台台君说史。上期我们说了佛教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放下...
佛教发展史:它为何在印度衰落?又为何在中国兴盛?

听一段传奇,讲一场经典,欢迎来到台台君说史。

上期我们说了佛教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概念,本期我们不妨回头再看一眼,佛教作为对中国影响很深的宗教,而佛学也几乎贯穿了我们的文明史,然后在中土不断的同化、发展等等,演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可早期的佛教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它又是如何在中土发展的呢?

▲动画图:放下屠刀

要搞清楚这个,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在佛陀生活的古印度还有什么宗派,熟悉世界历史的人自然知道,它就是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是个什么教派呢?台台君自然不可能在一篇里把一个宗教讲清楚,所以简略的说,你可以把它当成一种区分等级的信仰宗教。

它有四大种姓,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等是婆罗门,也就是宗教最大的贵族;第二等是刹帝利,属于武士贵族;第三等是吠舍,也就是平民;最低等就是首陀罗,他也是整个婆罗门教最受欺负和侮辱的种姓。这种等级划分对于现在我们当然是不能接受的,但在古印度却是主流。

▲婆罗门教神邸

而作为最高等的婆罗门,他们拥有宗教的解释权,所以在婆罗门的认为里下辈子的命运是取决于是否供奉神灵,这种解释也几乎让婆罗门的种姓趋于固定化,因为婆罗门和刹帝利有权有势,所以经常举办祭祀和一些供奉神明的活动,所以他们来生肯定还是婆罗门和刹帝利。

而吠舍和首陀罗这两个低等种姓自然没有经济能力供奉神明,所以他们生生世世就要注定受苦,这种阶级甚至是宗教的僵化就导致了这些底层的人对于神明并不热衷,供奉神明也显得不太重要。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佛教诞生了。

▲动画图:佛陀

佛教在最初就宣扬一种“众生平等”的概念,当然,限于当时的时代局限性,它所谓的众生平等只是狭义上的,也就是这四个种姓之间的众生平等,当时的佛陀对于女人、乃至于其他一些特定的人都是不平等的,和动物之间更是没有什么平等,所以在那个年代可不会有僧人告诉你“蚂蚁再小也是条生命”。

这种种姓之间的平等观,让平民吠舍和首陀罗相信通过修行也能解脱人生的苦难,所以它是在当时给了底层生活的人民巨大的希望的,所以佛陀在的时候佛教发展也十分迅速,可等佛陀涅槃,一些尖锐的东西就凸显了。

▲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

比如佛陀其实在他的修行里将很多需要解释的说法都不置可否,甚至佛陀自己都劝自己的弟子希望他们不要在这些无聊的问题上耗费精力,但这些佛陀认为的无聊的问题,最终因为矛盾太过尖锐,导致佛教不断开始分化分化再分化。

有些走出了古印度,比如来到中土的佛教,他们在中土又吸收养分,形成自己独特的佛教,而有些为了更迎合古印度民众的价值观,又一度和婆罗门教靠拢,而婆罗门教也显示出它教派的包容性,甚至还说佛陀是毗湿奴神的十个化身之一。

▲高僧侧影图

这种将其他宗教的领袖直接纳入自身宗教的方式在古代的宗教斗争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个我们等会儿说,但这种分裂也导致古印度人区分不清佛教和婆罗门教的真正区别,所以佛教也就逐渐在它的发源地衰落下去。

到今天我们看到了很多佛教的概念,比如善恶报应、轮回转世、烧香上供等等,其实都是源于婆罗门教的说法,到最后佛陀是否真正支持这种说法好像都显得不太重要了,那中土的佛教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某地金身大佛像

其实说穿了还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分化,并且迎合中土主流思想,比如佛教在中土给孔子留了一个神位,说孔子是儒童菩萨,而到后来佛教兴盛之后,道教又开始说佛陀是老子西出函谷关之后的化身。

这种方式其实在当时也是为了争夺信众,比如你是一个儒生,佛教就会告诉你:看,你们儒教的教主并不是我们的敌人,反而是我们佛教里的一员,所以你应该一起过来随我们修行。而换到道教的视角也一样,他依然会说佛本是道,那何不修道呢?

▲动画图:老子函谷关化胡

台台君说:当然,在有限的篇幅里,台台君只能从一个简单的角度去看待佛教的衰落和发展,它在历史上还是有很多因素才导致了今天佛教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比如“无我”的概念,比如“回头是岸”等等。

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兼容并蓄其实才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于一个国家重要的发展手段,只是我们应该在兼容并蓄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我们更加美好,这其实也是我们发展唯一的捷径。你觉得是这样吗?

欢迎关注、收藏:台台君说史,每天为您带来一篇有趣的佛教历史故事!

参考资料:

《佛教历史及中国佛教的主要派别》 《佛学5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