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些人问我类似的话,“你年纪轻轻为什么会信佛?”“你怎么信佛信的这么深啊?”语气中或是带有嘲笑,或是带有惋惜。尤其是在中国,很多人都认为佛教是迷信,他们只相信科学。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他们只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寄托,既然是信仰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这些都是人们常见的认知,屡见不鲜。
那么我想说说我是怎么接触佛教的,我眼中的佛教是什么样的,我为什么要学佛?
在大学期间我开始关注政治和哲学,开始喜欢看擦边新闻,喜欢对生命和伦理道德思考。从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伤人的农药,再到“我爸是李刚”,感觉仅仅因为自己不舒服便可以夺走与自己无关人的性命,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道德底线一次次被冲击和刷新。我意识到人心变坏了,受西方观念的影响,人们开始有了竞争意识,变的自私自利。经常坐车听到家长谈论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考了98分,差一点就得全班第一了,在家哭的一晚没睡”家长在此引以为荣,把它当作是孩子的上进心,孰不知这么小的孩子就学会了患得患失,一点点东西都放不下,将来怎么能大度?怎么能不自私?生活在利益的世界里又怎么会幸福?那么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如果我们的生命只有一生,那么生前的善恶又有多大意义?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金钱和欲望,抢银行会不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就这样一步步的思考,我发觉这样的世界并不是我想要的,活在这样污浊的世界里还不如没有来过,一个逃离和打破世间法的念头油然而生,不断的成长壮大。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介绍我去学佛,听到他家长的介绍和自己后来的了解,我便慢慢走进佛门!说来也奇怪,这真的是一份佛缘,一切的一切并没人逼迫我,算是自己悟到的吧,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份奇妙的缘起!
3000多年前的释迦牟尼佛本是人,后来看到了世间的苦便萌发了出家修道的想法,先到王舍城郊外学习禅定,后又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苦行,每天只吃一餐,后来七天进一餐,穿树皮,睡牛粪。 6年后,身体消瘦,形同枯木,仍无所得,无法找到解脱之道。于是便放弃苦行,入尼连禅河洗净了身体,沐浴后接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乳糜,恢复了健康。之后他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伽耶城外的荜钵罗树(后称菩提树)下,沉思冥想。
《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既然我看到的一切的一切是梦,是幻,是泡,是影,都是虚假的,存在的时间如露水如闪电,那么这些了不可得的东西我何必要执着呢?相信很多人只能看懂字面意思,真正的奥义根本不懂,印光大师说:“倘平时识得我此身(色身)心(受,想,行,识),全属幻妄。”心有所念,心就会产生念头,就会产生周围的现象,那这个念头产生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速度是怎么样的呢?弹指刹那间32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每一个念头都产生物质现象,随之而来的物质现象又产生了精神现象,如果一秒弹指5次,那么一秒就会产生1260兆亿个念头,换句话说每一秒的我是1260兆亿个相片叠加而成的。印光大师又说:“求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要一个独立的我是根本得不到!这就是为什么周围的一切都是假的。一切色相,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么深得道理有多少凡夫知道呢?就算你告诉他又有多少凡夫能理解呢?不是我们不懂,是心不清净,每天被各种事物和欲望支配着,然而这一切都是佛告诉我们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蕴无我”,而我们习惯主观上的妄想执着,误认幻生幻灭的万法为常住,五蕴和合的身心为真我,这一切都叫做迷。那么学佛的目的就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做一个明白人,帮助自己和他人远离婆娑世界,永远不受轮回的痛苦!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修行还是要从眼前着手,修行就是修正行为,修正错误的行为和观点,按照佛说的依教奉行,既然身边的一切都与我们的起心动念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念念都是善念,念念都没有自私自利,国家才会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样的生活才是是每个人都向往的,生活在这样的氛围里谁不会幸福呢?
以上就是我学佛4个月来的感悟与体会,如果有什么地方说错了还请大家多多指出,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