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为佛临涅槃前,弟子阿难所问四事之最後一问,由此一句加之经前,正可破後世之疑,表明是阿难尊者所集经藏尽是亲承佛前所听所受。
“如是我闻”是我们大家都不熟悉的,可以说不管是学习佛法,还是没有接触过佛法,只要说到“如是我闻”,都是听说过的,但是对于学佛的师兄来说,一直不太理解“如是我闻”出现的作用,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是我闻”、每部经典都有这句,它有让人起信的作用!什么叫起信?我们念这一句、就是作如是思维!因为佛知道众生的心是随着境界在转。我们的意识最容易被染,比如看电视的时候有这种效验,尤其妇女同志看着看着就投入进去、跟着它就转了,这句“如是我闻”就起到这个作用!
念别的、比如小说有种时空差异感觉,念佛经好象没有这种感觉吧?咱们不说别的,仅翻译时间离现在也有一千五六百年、隋唐以前,我们有没有那种陈旧感?始终念起哪部佛经好像佛正在给自己说法!在佛祖圆满智慧觉悟境界里,时空本来就是不存在的,这句话不断反熏、就能够对生活空间概念有种认识,天天念“如是我闻”、感觉佛祖在天天教训你!这是形象概念上的意义。
其真理意义是什么?“如”是指真如本体、自性正觉如何认识;“是”是我们对自性本体的正觉认识、对自己根本实质状态的认识;我们要不断地“闻”;“我闻”我要不断观察一切现象本质,那是我们本来的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就是我们说的清净心!
想成就净土功德、把生活世界改变成清净状态,心要清净!心是什么?用过去语言模式讲、般若波罗蜜多心,这个心那个心、贪心嗔心痴心,究竟心是什么意义?一般有个错误认识、心是念头,这是概念性的理解错误。佛说的心不单单指念头、念头跟心是两回事!
佛告诉你什么叫清净心?纯净无染的认识,认识非常坚固、非常纯净、非常专一,这就叫清净心!顺应清净心所产生的种种法叫解脱道!比如我们筹划一件事,什么叫清净心?筹划这件事、非常清晰每个步骤,而且这种认识非常坚固、非常准确、没有丝毫变动,这叫心清净。只有心清净、行为才发生清净,什么叫行为发生清净?自然不会改变行为,认识准确、坚固还会改变吗?不可能改变,这个道理就像口渴了肯定知道找水喝、不会吃把盐,因为你坚固地认识、就知道渴了一定要找水喝,但是按照实际情况来说,很渴的时候应该稍微带点咸味的水解渴、这是科学的道理,
概念非常清净,根本不考虑别的、根本没有别的染杂进来叫清净,所以行为就清净,行为清净境界自然就不会被干扰!比如知道自己是男人、没有怀疑,这叫信心清净,“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真真实实的受用出来了,一切生活境界法则不都是这个缘起性质所决定的吗?因为信心清净所以国土就清净,什么叫国土清净?生活圈子必定都是男人应该做的,能不能做妇女所做的?人家肯定说你妖怪。理解了吧?这是修行净土法门的入口处,“心净则国土净”!
又说回来,我们所居是娑婆国土、问题就在这儿,娑婆国土是五浊恶世吗?我们知道五浊恶世就是烦恼世界,咱先不解释五浊恶世详细概念、专业术语查查词典就知道,我们生活在烦恼世界,为什么世界是烦恼的?因为心里好象是烦恼的,比如心不高兴的时候看谁也不顺眼、是人家不顺眼?是人家变了还是世界变了?是意识被境转、心并没转!好和坏不都是你?高兴的时候也是你、不高兴不也是你吗?你并没有变。
我们这点糊涂了、然后开始烦恼,因为有两种见解,一个“是”、一个“非”,别管判别什么是不是就两种观念?所以发现、生活环境必定有两种概念存在,也有两种心情同时存在、尤其在关键时候最能够发现两种心情在打仗,所以我们生活在不清净的国土当中!原因找到了吗?
不清净叫众生、众生不是无量光,跟人家不是一个性质、如何能见阿弥陀佛?净土的核心是心清净则国土净、把这个道理认清楚,然后不断反闻这个观念,不断用这个观念指导生活行为、心历路程,身心世界转变的机遇就开始!这叫“如是我闻”。
既然会“如是我闻”、下边就容易了,因为把核心找着了。佛经经题、包括开始的引序观念非常重要,那是法的缘起力、这个法应现的时候就是这么个缘!咱们晚上学《楞严经》,这个法为何起?阿难被摩登伽迷惑,因为这个缘那个法才出来;净土法门是因为佛自己在那儿没事了,看着这些孩子太没意思、修来修去还不圆满。把握经文的核心,然后我们就知道怎么运行。佛在这部经典里以他亲身的悲心流露方便智慧,方便这些修行的上善之人跟他同一境界、同一受用,我一直希望我们能够同步慈化(慈悲化度)!
这个观点佛在净土法门经典里宣畅得淋漓尽致!因为净土法门直接从认识(现有的意识状态)改变、最适合我们,我们一旦定出来个样子很难改变、所以修净业特别容易成就。净土法门比较适合惰性思维,逮住一个念头不放松、容易成就在这儿,只是偏重于这个,其实是普度的、普被三根。
通过上面的介绍,师兄对“如是我闻”的作用也有了很好的理解,这样可以帮助师兄在念诵经书的时候,出现了“如是我闻”的时候,能够更快的了解其中的含义,同时也可能更快的领悟其中的智慧,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功德利益。
...查看更多在佛教中,有很多的词语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其中“如是我闻”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在各种的经书中,一般用“如是我闻”开头的非常多,但是很多的人是不太了解佛教中“如是我闻”的意思,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们在每部经典的开头,都看到这样四个字: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是怎么来的呢?“我”是谁呢?
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阿难尊者记忆力最强,被尊为“多闻第一”。
佛陀35岁成道时,阿难刚出世。20多岁时,阿难出家为僧后,被选为佛陀的侍者。在他侍奉佛陀的岁月里,他遵照佛陀的教导行动,跟随佛陀的身后,到各地弘化,以这样的因缘,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难的心中。阿难的记忆力很好,一经于耳,永不忘失。
佛陀在进入涅槃时,承侍在佛陀身旁的阿难,轻轻的问道:第一、佛陀涅槃后,以谁为师?第二、佛陀涅槃后,依什么安住?第三、佛陀涅槃后,恶人如何调伏?第四、佛陀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叫人起信?
佛陀说:“阿难!你和大家好好记住,你们应依戒为师。有一人依戒律修行,佛教就有一份光明。有十人就有十份光明。有百人、千人、万人、以至人人都依照戒律修行而不毁犯,这时佛教就有无量无边的光明,照破消灭世间所有诸黑暗。依四念处安住;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遇到恶人时,不与他争辩,不要理他,以沉默对待之。结集经藏时,经的前面以‘如是我闻’为开始。你们依法而行,就是我的法身常在之处!”
后来,在结集佛陀的经典时,阿难以其对佛陀的说法能记忆不忘,为众人所推崇。最初的经典,如《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以及《譬喻经》、《法句经》等,都是在第一次结集圣典大会,由阿难尊者背诵出来的。
在结集经典时,阿难为尊重佛的吩咐,经首用“如是我闻”四字。
如是我闻。这是我(阿难)听佛所说的。
在佛典中,文殊菩萨曾这样赞叹阿难尊者:“相如秋满月,眼似净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
通过上面的介绍,师兄对佛教中常见的“如是我闻”也有了很好的了解,了解了之后,师兄在碰到有“如是我闻”经书的时候,就能快速理解它的意思,从而学习更多的佛法知识。
...查看更多学习佛法的师兄都是知道的,很多的经书中都用“如是我闻”开头,可见“如是我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初学佛法的师兄来说,对于佛经开头中“如是我闻”的意思,是不太了解的,这样是会阻碍师兄对经书的了解,那么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如是我闻”的意思吧。
我们许多学佛的人应该都知道,佛经中三藏十二部,每一部经文正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是我闻”,比如在《佛说阿弥陀经》中,经文开篇便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那么,这个“如是我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每篇经文的开头都是这四个字?
“如是我闻”,是一切经典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入佛门的关口。“如是我闻”中的这个“如”指的就是“阿”,“是”指的是弥陀,“我”指的是佛,“如是我”,即“阿弥陀佛”,“闻”就是闻法见道。“如是我闻”则万法皆成。真正搞明白这句话,就等于贯通了三藏十二部经,贯通佛法与一切世间法。
那么,“如是我闻”是如何来的呢?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以阿难尊者记忆力最强,被尊为“多闻第一”。佛陀35岁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时候,阿难才刚出世。20多岁时,阿难出家为僧并成为佛陀的侍者。在阿难侍奉佛陀的岁月里,佛陀无论到哪里弘法,他都跟随左右,将佛陀所讲佛法全部记在心里。
阿难的记忆力特别好,一经于耳,永不忘却。所以,以此因缘,佛陀所讲的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了阿难的心中。佛陀在进入涅槃时,阿难在身边侍奉,他问佛陀:“您涅槃之后,佛弟子该以谁为师?依什么安住?恶人该如何调伏?经典的结集,该如何使人信服?”
佛陀说道:“阿难,你和大家要好好记住,你们应以戒为师。只要有一人依教奉行,佛教就有光明。有十人就有十份光明。若百人、千人、万人,乃至人人都依照戒律而不毁犯,佛教就有无量无边的光明,可以照破和消灭时间所有的黑暗。依什么安住?依四念处安住,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若遇到恶人,不与他争辩,不要理他,以沉默待之。结集经藏时,经的前面以‘如是我闻’作为开始。你们依法而行,就是我的法身常在之处”。
阿难因为记忆力超强,并且长年跟随佛陀身边听经闻法,故而在结集佛陀的经典时,能很容易地将佛陀所讲之法完整正确地背诵出来,并结集成册,为众人所推崇。最初的经典,比如《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以及《譬喻经》、《法句经》等等。在结集经典时,阿难依照佛陀临涅槃时的教诲,在经的开篇加上“如是我闻”四个字,意思就是这是我(阿难)听佛陀这样说的。
“如是我闻”,有四个主要的作用。一是断除众疑,在佛经开篇加上“如是我闻”,这是佛涅槃时的遗嘱,阿难尊者虽没有佛陀那样的大智慧大佛果,但是他代佛传法,是佛陀肯定过的,所以这四个字用以断除众生的质疑。第二个作用是息诤,即平息纷争。阿难身为佛的侍者、佛的法藏,依佛教诲讲“如是我闻”,理所当然,所以自然不会有看不惯或眼红的人和他争抢。
第三个作用主要是区别外道。每部经典开篇写“如是我闻”,就是一目了然地告诉大家这是佛法经典,很明显的区分。第四个作用在于它利于众生的修行。“如是我闻”通大通小,利于不同修行层次的人进行自我观照和修持。因此,看似比较平实的四个字“如是我闻”,却有如此深刻的含义和作用。佛的经典处处都彰显着智慧与光明,祈愿大家勤修戒、定、慧,破除贪、嗔、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通过上面的介绍,师兄对佛经开头中的“如是我闻”有了很好的了解,这样对师兄领悟经书中的智慧是有非常大的帮助,可以让师兄在念诵经书的时候,碰到了“如是我闻”的时候,能够快速了解它的意思,从而领悟到佛法中的智慧。
...查看更多只要是念诵经文,那么师兄对“如是我闻”就不陌生,因为很多的佛经都是以“如是我闻”开头的,可见其重要性,但是对于以“如是我闻”开头的原因,师兄不太了解,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如是我闻”,这是所有大乘经典都共同用的序分。《阿含经》有时候会用“闻如是”,意思也是“如是我闻”,只是翻译的时候他们翻译成“闻如是”。
为什么要用“如是我闻”开始?释迦牟尼佛在入涅槃之前,阿难尊者向佛提出来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佛在世的时候是依佛而住,佛入灭了,我们依谁而住?佛告诉阿难:佛在世依佛而住,佛入灭之后要依四念处为住。
第二个问题,佛在世是依佛为师,佛入灭后,依谁为师?佛告诉弟子:依戒为师。
第三个问题,有些恶性比丘,就是破坏性很强、不听劝导的人,因为佛在世时,佛的威德很大,只要佛一说话,大家都服从他,但是佛入灭以后,这些不听话的人该怎么处理?佛告诉阿难,你要以默摈置之。就是说你不理他就好了,那些坏人,就是再坏的人,你不要跟他计较,大家都不理他,他就没戏了。
第四个问题,佛在世讲经说法是佛现场说教,大家听了自然能够信服,可是佛入灭以后,这些佛经是佛讲的,大家再传颂出来,大家如果不信怎么办?佛又对阿难说,你把我讲的经典前面都要加“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大家就会相信了。所以佛经就把“如是我闻”加在前面,这就是“如是我闻”的缘起。
通过上面的介绍,师兄对以“如是我闻”开头的原因也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这样可以帮助师兄在念诵经文的时候,能够给快速的了解经文的意思,同时也能快速领悟其中的智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