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念佛百问
【第一部分 有关现世利益】
一、问:求往生,念阿弥陀佛;求平安免难、消灾延寿等现世利益,分别念有关佛、菩萨、经、咒。这种观念正确吗?
答:不正确。求生净土的人,不论求世间何种利益,都应当专念阿弥陀佛,不必改念其它佛、菩萨、经、咒。理由有二:一、如经中说,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中的王,弥陀名号包含一切诸佛、菩萨、经、咒功德,专念弥陀一佛,即为总念一切诸佛菩萨经咒。凡念诸佛菩萨、诵其它经咒能够得到的利益,念阿弥陀佛无不得到;反过来,念阿弥陀佛能够得到的利益,念其它佛菩萨、诵其它经咒则未必都能得到。好像百官大臣能利百姓的事,国王为之不难;国王能利百姓的事,百官大臣未必能为。二、专念阿弥陀佛,既不失世间利益,又决定往生,可说双丰收。杂念诸佛菩萨,心不专一,往生既不定,世间利益也轻微。
二、问:念阿弥陀佛不是只管往生,不管现世种种利益吗?
答:念阿弥陀佛,连往生成佛的大利益都可以得到,何况现世种种小利益反而得不到呢。比如手握亿金支票,大片庄园、田地、山林都可以买到,更不必说买一只糖果了。本集《感应录》收有念佛得种种现世利益的例子,即是实证。
三、问:世有送子观音,虽修念佛,求子则必须念观世音菩萨,对吗?
答:不必!念阿弥陀佛同样求子得子,本集〈四六、求子得子 转女成男〉即是实证。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弟子,其慈悲、智慧、神通都从阿弥陀佛那里学来。凡弟子观世音菩萨能为之事,老师阿弥陀佛无不能为。
四、问: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虽修念佛,危急之时欲求免难,必须念观世音菩萨,对吗?
答:不必!道理如前,实证请看本集〈三二、佛光来照 免遭水溺〉,及「念佛免难」之各篇皆是。
五、问:文殊菩萨智慧第一,虽修念佛,求智慧增长、考学顺利必须念文殊菩萨,对吗?
答:不必!文殊菩萨智慧虽高,但毕竟与佛不能相比。如经中说,阿弥陀佛是无量光佛,其智慧光明,十方诸佛都不能及,何况菩萨弟子更不可相提并论。所以求智慧也专念阿弥陀佛,本集〈四七、念佛开慧 求考如意〉即是实证。
六、问:地藏菩萨有灭定业真言,虽修念佛,欲求消业必须念地藏菩萨,对吗?
答:不对!地藏菩萨功德实是不可思议,但较之阿弥陀佛仍不可为比千万亿倍。《群疑论》说:「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佛菩萨名号皆有功德,有功德所以能消罪业,功德越大,消业越多;如光越明,消暗越多。经中说,阿弥陀佛,功德无上,光明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念阿弥陀佛消业,如日光消暗;念地藏等其它佛菩萨消业,如月光消暗。本集「念佛消业」之各篇皆为实证。
七、问: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专救幽冥界众生,虽修念佛,为超度亡灵、救拔地狱众生必须念地藏菩萨,对吗?
答:不对!本集「念佛免难」、「三途超生」中有很多例证,如〈一六六、清明念佛 普度冤亲〉等,皆可证明念阿弥陀佛能普利幽冥界众生。《群疑论》说:「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是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故积念者,功德最多。」如月虽明,遇日无光,今以地藏菩萨较之阿弥陀佛,略举七不可比。
一、功德缺满,不可相比。地藏菩萨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实是不可思议,然修行功德尚未圆满,其愿还未实现;阿弥陀佛因地发愿「常运慈心拔有情 度尽阿鼻苦众生」,修行功德已经圆满,其愿已经实现而成佛,所以两者不能相比。
二、地位高低,不可相比。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实足尊贵;然阿弥陀佛,称诸佛之王,不可相比。
三、为主为从,不可相比。弥陀为主,地藏为从。只要念阿弥陀佛,地藏菩萨自然随从阿弥陀佛来救度地狱众生,如本集〈三六、母亲念佛 儿免地狱〉即是实证。
四、名声远近,不可相比。阿弥陀佛名号为十方诸佛所景仰赞叹,所以不可比。
五、光明大小,不可相比。如上。
六、灭罪多少,不可相比。如上。
七、救度利益,不可相比。念地藏菩萨,多从三恶道救至人天,尚不能直接生至净土;念阿弥陀佛,从三恶道直超净土成佛。本集〈一七二、蟒蛇亦愿 念佛成佛〉、〈一六三、出地狱河 生极乐土〉即是实证。
八、问:人之临终及新亡,往往业障现前,怨家债主竞来牵逼,必须先念地藏菩萨消除业障,再念阿弥陀佛求往生,对吗?
答:无知之人,故作此说。临终及新亡,最是升沉的关键时刻,这时念任何别的佛菩萨及经咒都缓不济急,唯有急称阿弥陀佛,最具拔济的功效,消业、往生,同时达成。本集「助念往生」各篇,皆为实证。又如《观经》说:闻大乘经十二部,只灭罪千劫,远不足往生;称阿弥陀佛一口,除罪五十亿劫,直超生净土。
九、问:韦驮菩萨专职护法,虽修念佛,欲求修行得护助、少障缘,必须供念韦驮菩萨,对吗?
答:不必!专供专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之人,如《观经》、《阿弥陀经》、《十往生经》等说:阿弥陀佛常住其顶,光明摄护,日夜不离。观音势至,常随影护。六方恒河沙等诸佛,共来护念。又有二十五位大菩萨,携诸大菩萨,一切时处,前来拥护。复有无数化佛、化观音势至菩萨,百重千重围绕行者,昼夜不离。所有天神地祗,亦皆恭敬爱念。以此之故,一切恶鬼恶神,不得其便,一切厄难灾障,自然消散。韦驮菩萨亦必随诸菩萨,不请自来,前来护持。本集〈五四、现代女鬼 真实故事〉,及「佛名具德」、「念佛退鬼」中各篇相关内容,皆可为证。
十、问:诸佛菩萨神咒,有大神力,虽修念佛,欲求去邪镇魔,必须持念神咒,对吗?
答:不必!一句弥陀,咒中之王,凡诸神咒可致功效,专持佛名皆可得之。专修念佛之人,蒙弥陀、诸佛、观音、势至、诸大菩萨直接护念,虽不持咒,一切外邪魔难自然不侵。如本集〈七、六字佛牌 放光退鬼〉、〈八、六字佛牌 退附体猫〉及「念佛退鬼」各篇,皆为实证。
十一、问:药师佛发愿救疗种种病苦,虽修弥陀净土法门,欲求病愈康健,必须念药师佛,对吗?
答:不必。专念阿弥陀佛,同得愈病。实证请看本集「念佛愈病」各篇。
十二、问:药师佛又称「消灾延寿药师佛」,虽修弥陀净土法门,欲求消灾延寿,必须念药师佛,对吗?
答:不必!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专念阿弥陀佛同得消灾延寿。如《观念法门》说:「称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本集〈一一四、哈尔滨某女往生记〉中即有实证。
【第二部分 有关念佛往生】
十三、问:杀生造多罪业的人,虽念佛恐怕不能往生吧?
答:虽造多罪,如能回心念佛,决定往生。本集赵秋中、丁德华之父、张莲娣一生杀猪,许桔清养虾为业;又有临死地狱相现之江苏王某,现判死罪之新加坡贩毒犯,这些人最后都念佛往生,即是现证。又《观经》下品明明记载十恶、破戒、五逆罪人念佛往生。
十四、问:那么念佛人不用断恶修善?
答:此又不然!世界上绝不可能存在一种叫人不要断恶修善的宗教,佛法中也绝不可能找到一种叫人不要断恶修善的法门。念佛人,更应当随份随力,断恶修善,于自于他,功德利益更大。略说有五。
一、造罪造业,现生多受苦恼;断恶修善,现生多享安乐。
二、造罪造业,临终重病缠身,不能自在;断恶修善,临终无有病苦,自在往生。
三、造罪造业,有害众生,众生不喜,因不喜故,于其所行念佛不生敬信;断恶修善,有利众生,众生欢喜,因欢喜故,于其所行念佛能生敬信。
四、造罪造业,不利社会和谐,有损人伦,佛法隐没;断恶修善,促进社会和谐,道德昌明,佛教兴盛。
五、造罪造业,不顺佛教,诸佛不喜;断恶修善,顺诸佛教,诸佛欢喜。
有种种理由,应当断恶修善而念佛。
十五、问:恶难断,善难修,怎么办?
答:一、随缘尽份,勉为其力。二、常怀惭愧,更加念佛。这样纵虽不能断细恶,绝不至于造大罪;虽没有广大善行,总不失一念善心。阿弥陀佛,也必加持。
十六、问:未吃素,念佛能往生吗?
答:能!本集张玉枝、张莲娣、黄锡勋等,即是其证。
十七、问:那么不用吃素?
答:视情形,能吃素最好。略说有四:一、顺佛慈悲心。二、施众生无畏。三、利自身健康。四、临终少业障。
十八、问:未皈依,念佛能往生吗?
答:能!本集许培枝、胡老汉、池贞子、黄英夫等,即是其证。
十九、问:那么念佛人不用皈依?
答:如条件允许,还是要皈依的好。因为皈依是定信仰、入佛门、成为佛弟子的第一步,岂有想念佛、想往生的人不愿皈依的呢。
二十、问:没发菩提心,念佛能往生吗?
答:能!《观经》上品虽说发菩提心,中、下品都不说发菩提心,即是其证。本集所记往生事例,大部分连菩提心的名字都没听过,更不要说发菩提心了。虽不闻、不知、不发菩提心,只要念佛愿生,统统往生,一旦往生,自然发起广大菩提心,自然成佛度众生,这正是净土念佛法门的妙处。
廿一、问:如果不能清净持戒,念佛能往生吗?
答:能!本集莹珂法师即是其证。又《观经》下品中生,即明破戒之人念佛往生。
廿二、问:那么念佛人不用持戒?
答:各随根机所堪,多少持戒;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真实清净持戒之人,心怀惭愧,一向念佛。《观经》九品,上中六品皆持戒行善之人念佛往生,下三品为破戒造恶之人念佛往生。
廿三、问:虽念佛,心不清净,杂念纷飞,能往生吗?
答:能!本集所记往生各例,都是普普通通的念佛人,也都不免多多少少杂念,但都往生,即是其证。
廿四、问:那么完全不必收心,随它妄想纷飞?
答:各随其力,多少摄心,相续念佛。久而久之,以相续念佛之力,易得静定,心多欢喜,少烦恼,身体也会好。
廿五、问:不识字、不会诵经、没智慧,念佛能往生吗?
答:能!本集王桂英、姚春林、王乙招、蒋妙信等皆是其证。
廿六、问:每天念佛数量少,能往生吗?
答:各尽其力,真愿往生,虽念佛数少,必得往生!本集所记念佛人,多则每日数万,少则每日数千,皆得往生,即是其证。
廿七、问:那么不必精进多念?
答:各随所能,应当精进。有空就念佛,不是特别用心用脑的事皆可念佛,养成念佛习惯。因为人不念佛,必念妄想杂念,念妄想杂念即与业障感应,增加业障,不如念佛与佛感应,消业增福。
廿八、问:念佛时间短,能往生吗?
答:能!《观经》最后命终前只念十声、一声都往生,谁不能往生。本集王淑珍念佛七天、胡老汉六天、罗婆婆四天、周广大三天,命终统统往生,即是其证。
廿九、问:那么平时不念佛,等到临终再念佛,可以吗?
答:不可以!临终果然能念佛,也能往生。但平生都不念佛的人,谁能保证临终想念佛,能念佛呢?又,所谓等待临终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临终时刻让我们去等,现下每分每秒都是临终,除了现在没有临终。现在不念佛,哪里有临终给我们来念佛。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况且现在遇到念佛法门,却不念佛,而要等到临终,说明不知念佛的好处,不是真想念佛。如真想发财的人,财宝现前,现在就想得到;真想治病的人,知有妙药,立即就想服用,都不会等待。现在既不念佛,至时障缘必多。眷属哭爹喊娘,怨家齐来索命,身则四大分离,心则惊恐万状,诸苦逼迫,制不自由;平时有佛不念,到时佛之一字早不知抛向何处。又有空难、海难、车难、矿难种种难死,火灾、风灾、水灾、地震、海啸、楼塌、桥断等死,又有刀剑加身、枪弹穿脑、毒药毒气等死,又有中风失语、昏迷不清、喉哑舌缩等死,无量无边,猝不及防,随沾一种,都不能念佛了。
三十、问:看来还是要现在就开始念佛?
答:对!早念佛,早平安、早免难、早消业、早增福,早日往生决定,临终无有障缘。有一万个理由要现在就念佛。
【第三部分 有关临终助念】
卅一、问:临终口念不出佛,心里默念,能不能往生?
答:能!本集杨福印、李玉辉母、李传柏、李启忠等,即是其证。
卅二、问:临终一句一句默念佛号也有困难,只存一念愿生之心,能不能往生?
答:能!《观经》下品中生,即是其证。
卅三、问:临终意念有其困难,只能随口称名,能不能往生?
答:能!《观经》下品下生,即是其证。
卅四、问:平时念佛愿生,临终昏迷没有念佛,能不能往生?
答:能!本集蒋妙信即是其证。
卅五、问:为什么平时念佛愿生,临终没念佛,也能往生?
答:往生并不是到临终才能决定,平时专修念佛,真愿往生,则其往生平时已定,临终虽没能念出佛,也必往生。好像一棵大树,长的时候就向西倾斜,锯断的时候虽不再加力,也自然往西而倒。善导大师说念佛是往生正定之业,正是如此。。
卅六、问:既然念佛是正定业,任何人念佛都能往生,那为什么还有临终助念一说呢?
答:如印光大师说:「此(临终助念)法乃唐善导和尚所发明,谓平日不念佛者,依此法助念,亦可往生。」可知临终助念主要是针对平日不念佛的人。因为平日既不念佛,临终再不念佛就要堕落轮回了,所以这时就需要善友来开导帮助,带领他一道念佛。他这时能随着念佛,同样往生。这也正说明念佛是往生正定业,万修万人去!
卅七、问:念地藏菩萨、《地藏经》、《金刚经》,念咒等,算不算助念?
答:统统不算!唯有念阿弥陀佛名号才是助念。所谓「助念」,即是助临终人或亡者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而不是助他念经、念咒、念其它佛菩萨等。临终之时,情况万分危急,不管平时学何法门,欲求往生极乐,此时统统放下,专念一句阿弥陀佛,再杂七杂八念别的,来不及了,简直可说是扰乱助念,破坏往生。因愚痴无知而造罪,没有超过临终扰乱专念阿弥陀佛的。
卅八、问:助念者最要把握的根本是什么?
答:排除一切障缘,专念一句阿弥陀佛!
卅九、问:助念时,开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晓谕轮回是苦,极乐是乐,应当发愿往生。二、劝放下世间一切执着。三、劝随众一道念佛。见佛来迎,即随佛去。
四十、问:怎样做最简单的临终开示?
答:某某人,死后轮回是苦,请跟我们一起念阿弥陀佛,随佛接引去极乐世界。
四十一、问:临终助念,开示与念佛以何为主?
答:念佛为主。开示是引导念佛的方便。
四十二、问:助念时,没有人开示,只念佛行不行?
答:平生未闻佛法、不求往生的人,最好能有简单开示,劝他愿生。实在没有人开示,只要大众同声念佛,自然满屋光明,也有不可思议的效应。
四十三、问:助念时,唱念、称念,六字、四字,何者为胜?
答:以临终人喜爱为准。一般而言,称念比唱念省心、省气、省力,病重、临终之人气息不足,心力衰弱,唱念难以跟进,宜用称念。六字比四字完整,四字比六字急促;正命终前后称念四字,因形势急促,不必求佛号完整;其余时间情势缓和,即称念六字,较为圆满。
四十四、问:念佛机能否代替莲友助念?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代替?
答:人的心力感应大,念佛机可做助缘,但不能完全代替人。特别正当命终前后,更要众人同心齐声称念,万不可人不念只用念佛机念。
下面五种情形可用念佛机暂代:一、无人助念。二、助念人过于困乏,难以持续,病者尚平稳,不甚危险。三、临终者自己有把握,不必人助念。四、亡者助念至少八小时之后。五、亡者确已往生。
四十五、问:有修行的人助念,效果是不是比一般人好?
答:准确地说:越是专修念佛、虔诚专注的人,助念效果越好。
四十六、问:临终或亡者的家人为他念佛,利益是否超过一般助念者?
答:一般来说是这样,因家人之间缘份亲,念佛也诚,易于感通。但如果只是敷衍,反而不如外来助念人虔诚专注,则其利益效果也差。如有莲友来助念,家人竭诚参加,相互感动,辗转增上,效果最好。
四十七、问:一生信愿专修念佛人,临终遇家人哭泣、搬动等,也会影响往生吗?
答:果真一生信愿专修,早入弥陀摄取光中,临终不论遇到何缘都不会受到影响,决定往生。但一个人的内心,外人难知,况且既然来助念,总是要排除一切可能的障缘,以为万全之策,所以不论临终人信愿如何,助念都要排除家人的哭泣、搬动等。
四十八、问:家人哭泣、搬动病亡人等,会不会影响助念的效果?
答:会!因为这样会增加病亡者的痛苦,若因而起贪爱、瞋恨,废忘往生,则堕落。
四十九、问:如其家人反对,可否在心中默默为其开示助念?效果一样吗?
答:可以!虽心中默念不出声,周身自然也有佛光,如能虔诚专注,默默开示,佛力感通,效果也不可思议。
五十、问:阿弥陀佛接引念佛人时,是自己来,还是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随行?
答:如《阿弥陀经》说:阿弥陀佛携同观音、势至及诸圣众同来迎接。但随人因缘不同,而有种种不同:有人只见佛不见菩萨,有人只见菩萨不见佛,有人见少圣众,有人见多圣众,有人只见莲花光明。
五十一、问:听说:见到阿弥陀佛接引要「冲上去」。见到阿弥陀佛后,要怎样「冲上去」?
答:「冲上去」未见经说,当是说念佛人见佛来接,往生心切,更不暂缓,如同「冲上去」一般。如《观经》九品往生,皆是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放光授手接迎,念佛人自然升坐莲台,随从佛后,直入莲池。我们只管念佛,如何坐上莲台?如何往生西方莲池?都是阿弥陀佛的事,不必我们担心。
五十二、问:临终时会有魔来变化作阿弥陀佛吗?
答:不会!因为临终非招魔之时,况且念佛人临终有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诸大菩萨光明神力加护,一切外魔不得靠近。如正当午日之下,不可能存有阴影。
五十三、问:临终昏迷,为其助念能不能往生?
答:能!本集黄英夫,昏迷四十三天,如同植物人,为他开示念佛,仍然殊胜往生,即是明证。
五十四、问:昏迷同死,不动不语,无见无闻,为什么为他开示念佛,也能往生?
答:外相虽迷,神识不迷,如果为他开示念佛,依然明了,随着念佛,愿生净土,也必往生。
五十五、问:万一临终昏迷,佛来接而不知,如何往生?
答:此为不可有之事,丝毫不必担心。如本集蒋妙信,脑管破裂,昏迷一天一夜,醒来突然说:「佛来接我,我要往生了!」说明肉体虽昏迷,神识不昏迷,佛来迎接,历历明见,随佛往生,即是明证。
五十六、问:临终或亡者没有见过阿弥陀佛,不认识怎么办?
答:一见佛时,自然而知。如同饿人从不知饱,等到饱时,自然知饱。又如草木不知春,春天到时,自然勃发。人在死苦,佛来接引,则如草木向阳、冷者趋暖一样,自然倾向于佛。何况佛有神力加持,岂不能令凡夫识佛。
五十七、问:生前不曾念佛,死后助念能往生吗?
答:能!道理如上。肉体虽死,神识不死,比平时更灵敏,只要随开示念佛,愿意往生,无不往生。本集张王免、沈松亮、朱必发等,皆是其证。
五十八、问:遭横难横死的人,助念也能往生吗?
答:能!本集高宏博坠楼、朱必发车祸、陈伟国他杀、尚汉胜猝死,皆由助念往生,即是其证。
五十九、问:自杀的人助念能往生吗?
答:能!本集吴绍贞即是其证。
六十、问:死后多日的人,助念还能往生吗?
答:虽死多日,若神识尚未投胎,则为其助念,仍能往生。本集冠瑛之父,死后十八日助念得生,即是其证。
六十一、问:既然死后多日也可通过助念往生,那时间上应该怎样安排对死者的助念?是否念四十九天更好?
答:助念、超度应以离亡者死时越近越好,不可拖延、择日子等;时间长短,当据实情,总以越长越好。
六十二、问:不在死者身边,在别处为他念佛,能助其往生吗?
答:能!如本集冠瑛在台湾,其父亡在大陆,相距数千里,为之念佛,其父得生,即是明证。
六十三、问:这么说来,不论何人,只要助念,都能往生净土,是吗?
答:未必!所谓助念,是助他本人念佛,这样才能往生。虽有他人助念,如其本人善根浅、业障深,不愿往生、不念佛,也不能往生。
六十四、问:如果临终或新亡者确实善根浅、业障深,不能念佛接受救度,是否助念也有利益?
答:是!临命终时,一句佛号一历耳根,至少保证不至堕落三恶道。
六十五、问:哪些人必须助念才能往生、或才有把握往生?
答:一、没有学佛的人。二、不念佛的人。三、不求往生的人。此三人必须助念。四、愿生心不真的人。五、杂行人。六、疑心重的人。此三人也须助念,往生才有把握。
六十六、问:什么样的人不须助念,决定往生?
答:平时真信、真愿、真念佛,不论临终有无助念,决定往生。如本集青岛张氏、台南某老太等。
六十七、问:为什么有人一生念佛,真愿往生,也要人临终助念?
答:此并非往生不定要人助念,而是往生已定请莲友临终相送而已。如本集莹珂法师、胡松年、董子明、郑锡宾等。
六十八、问:念佛人有何征相,证明决定往生?
答:一、走时坐卧自在。二、预先准确知道何时往生净土。三、正念佛而终。四、临终自说极乐圣境现前,佛、菩萨、莲花来迎。五、临终助念人见极乐佛菩萨莲花来迎。六、亲友梦定之中、或念佛中,亲见其人现往生净土相,清晰确凿。七、死后全身冷透,头顶温热。以上七种,随具其一,皆可明断,决定往生。
六十九、问:除上七种瑞相,还有哪些瑞相可资证明?
答:如念佛人命终之后,面含微笑、身体柔软、天乐妙香等,亦基本可视为往生净土之征相。
七十、问:如果没有上面这些瑞相,是不是就没有往生净土?
答:不然!只要平时念佛,信愿具足,虽无特别瑞相,也决定往生。此则唯有佛与往生人自己知之,他人不知。究实来说,往生决定在佛愿不虚,无关瑞相。然而浅根之人,难信佛语,暂借眼前瑞相,启发信心罢了。
七十一、问:什么样的人会走时自在?
答:往往地位低下、愚钝无智、心地善软、老实念佛、不事张扬的人,会走得好。略说有六:一、精进不懈的人。如本集董子明、郑锡宾等。二、守愚朴实的人。如本集修无法师、锅漏匠师父等。三、沉厚潜修的人。如本集青岛张氏。四、慈柔善软的人。如本集泉阳马氏、台南某老太。五、厌离心切的人。如本集莹珂法师。六、宿有善根的人。如本集潜江胡老汉。
七十二、问:什么样的人走时较不自在?
答:一、杂行人。二、懈怠人。三、疑心人。四、贡高我慢人。五、好求名利人。六、性格刚强人。七、造多恶业人。此七人除非宿世有大善根,否则要想走时自在就难了。
七十三、问:什么样的念佛人能预知时至?怎样预知时至?
答:有二种人:一、念佛功积。二、宿善深厚。则于定中、梦中、正念佛中,蒙佛菩萨告示而知;或不由他告,至时自己自然而知者。外人觉得神奇,对他只是平常,如见眼前之物,此即所谓神通感应。
七十四、问:平日虽念佛,但恐不能往生,预先邀约莲友至时来为助念,如何?
答:可以预先安排莲友助念,但不可认为:平时念佛往生不定,必须助念才能往生。应该想:临终助念尚且能够往生,平日念佛更能往生!如果认为平日念佛往生不定,而想要靠临终助念,可说往生更加不定,因为他的心从来就不决定的缘故。还有如突然死亡来不及通知人,死在外地通知不到人,通知的人有种种因缘不能来等,都不可能有人助念。所以应当致力于「不论有无助念,皆决定往生」之念佛正定业。
七十五、问:念佛人,平日念佛与临终助念之间,应如何用心取舍?
答:应思:我今念佛,临终之时,即使无一人相伴,弥陀海众,决定来迎,往生无疑!然报谢娑婆之时,能得同修莲友相送,既少俗缘,又相庆慰,亦是殊胜之事。又若为自,则应当致力于「专修念佛,乘佛本愿,决定往生」,不可将往生押在临终助念之上。若为他,则临终尽量前去助念安慰,或念佛相送
【第四部分 有关日常心行】
七十六、问:听到净土法门,但道心不强,时念时不念,这样能否往生?
答:道心有二:一、愿生心。二、精进心。
如果愿生心若有若无,往生也可不往生也可,时念佛时不念佛,则往生不定。不定者,进则往生,退则不生。
如果愿生心切,但因根机懈软,念佛不精进,时念时不念,然真愿往生之心,不容更改,则仍能往生。又,真愿往生,念佛自必渐渐增进。
七十七、问:我每天念念佛之外,很喜欢打麻将,这样是否能往生?
答:恐难!因推其心,念佛只是装点,打麻将正为所好,主次轻重颠倒故。
七十八、问:有的莲友认为念佛不必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多念,能够安心地看电视、打麻将,丝毫不担心自己的往生,潇洒自在,这样才是真正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这样对不对?
答:不对。应当不担心自己往生,而思多念佛。至于各人念多念少,则又随人不同。然愿意多念,无有不同。
七十九、问:死后器官捐献无疑是菩萨行,但身为凡夫,难免执着,是否会影响往生?
答:如果忍力不够,愿力不坚,定受影响。往生事大,捐献器官事小,当保全大事,以求决定往生,证无生法忍,而后倒返娑婆,如释尊喂鹰饲虎,尚且不难,何况其它。
八十、问:我发愿要上品上生,可否?
答:此事自己当知。若为人前图好听,心已不真。若自视为上品上生之机,或有欠于机深信乎!历代净土祖师未闻如此发愿者。印光大师说:只要能往生,下品下生足矣!
八十一、问:我发愿要身无病苦、端坐往生、如入禅定、异香满室、天乐鸣空,以启发大众的信心,可否?
答:此非真为往生,而是人前做样子,装好看。如果真有功行,虽不发此愿,也必有此景;如果没有真实功行,生时大话容易,死后笑柄难收。总之,念佛往生一如做人,要实在,不越份,自己是几斤几两,就说几斤几两。老老实实念佛,老老实实往生,不仅死时令人起信,实则生时更令人起信。
八十二、问:我发愿要绝症得愈,健康长寿,以此来表法,可否?
答:一切无常,表什么法!这是内心既不想往生,又想说漂亮话往自己脸上贴金。真想往生的人,活一百二十岁也好,今晚就死去也好,寿夭长短,一切不虑。越是重病,越想往生。
八十三、问:我发愿既要得到往生利益,又要健康长寿、大富大贵,鱼与熊掌兼得,可否?
答:如此想者,恐怕往生远在后脑勺,现世五欲正遮眼。如果不是这样,只发往生愿就好。贫富寿夭,一任前命;生死穷通,全凭弥陀。
八十四、问:我为什么达不到「闻病重则喜」的境界?
答:自己应最清楚。一般有二:一、贪恋世间,不愿往生。这样很危险。二、贪生怕死,常情所限,闻病重难免心中忧戚,但愿生之心不变。这样仍得往生。
八十五、问:如果认为:不要仅仅满足于往生,还要考虑往生后快速成佛,所以现生要发菩提心,广读大乘经典,提高自己的心性,可否?
答:不可!如此往生,只是画饼。比如有人听说乘缆车可以上山,认为:「不能仅仅满足于乘缆车上山,上去之后还要步行登高,所以现在就开始步登,作为上山之后的帮助。」这样有用吗?只能说明他没有乘上缆车罢了。
八十六、问:不因自己的往生决定而满足,每天以经咒、佛号做超度佛事,以作为发菩提心、庄严自身的实际行动,可否?
答:不可!如此往生,也是画饼。
八十七、问:我看到拿念珠勇猛念佛的人就认为他是自力执着,这样对不对?
答:这种知见不正确!并非勇猛念佛是自力,懈怠不念反而是他力。心中仰靠弥陀誓愿,虽一日十万佛号,也是佛力。见他勇猛,自当效仿;效仿不来,当怀惭愧。
八十八、问:念佛要专修,不要杂修,五欲之乐算不算夹杂?可是凡夫要做到完全没有五欲之乐又不大可能,无奈的堕落和作意的堕落似乎没有界限,怎样把握?
答:五欲乃人生之现象,谈不上杂。天有胜妙五欲,人有粗陋五欲,乃至畜生恶道亦有少分欲乐。生而为人,可以有合理的欲乐,以不违法律、不背人伦为则。本是五欲众生,怀此身份,一向念佛,即是专修。
【第五部分 综合疑难解答】
八十九、问:为什么念佛简单容易,是往生正定业,决定往生;其它艰难高深的修行,反而不是正定业,往生不定?
答:因为念佛,如《无量寿经》说,是阿弥陀佛誓愿所设定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众生念佛,顺了阿弥陀佛的誓愿,所以简单容易,决定往生。其它艰难高深的修行,并不是阿弥陀佛誓愿所设定的众生往生极乐的方法,所以虽修而不顺彼佛誓愿,没有彼佛愿力为保证,往生不定。
九十、问:怎样是念佛信愿具足,怎样是信愿不具足?
答:信:「我罪虽深,但只要念佛,弥陀决定救得了我。」即是信具足。「此生非往生极乐不可」即是愿具足。
如果认为:「我有某功德、某善行,所以念佛能得弥陀救度;如果没有善行功德,虽念佛也不能得救。」或者认为:「我有罪过,虽念佛也怕不能得救;如果没有罪,念佛才能得佛救。」抱有这类想法,即是信不具足。「此生不往生,再等来生」即是愿不具足。
九十一、问:我念佛,但不知自己是不是信愿具足,能往生吗?
答:虽不知什么是信愿具足,只要念佛,真愿往生,决定往生。虽知什么是信愿具足,不念佛,不得往生。
九十二、问:为什么念佛决定往生之外,还具有消灾免难、增福延寿等种种现世利益?
答:阿弥陀佛名号能令凡夫往生成佛,并不是空洞无物的东西,而是具足圆满无上功德。因为具有无量无边功德,所以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业障消除了,自然愈病延年、免灾避难、怨解鬼退;福慧增长了,自然诸缘凑合,心想事成,有愿皆满。虽然不知不求,也是自然必然。
九十三、问:为什么专念阿弥陀佛,比杂念诸佛菩萨,所得世间利益超胜?
答:有二超胜。一、专念胜过杂念。二、弥陀胜过诸佛。人的心力有限,凡有所求,必须集中心力,才有好的效果。俗话说:熟能生巧,心诚则灵。专念既诚又熟,所求无不遂应;杂念不诚不熟,所求难以相应。何况弥陀为诸佛之王,故专念弥陀胜过杂念诸佛菩萨。
九十四、问:为什么同样念佛,所得现世利益大小各有不同?
答:有三因素:一、此人恶业较轻,反面阻力小。二、此人念佛精诚,正面推力大。三、此人只求往生,不求现世利益,佛力加持强。以上三点,全部具足,所得现世利益,多、大、快、明显,殊胜;全不具足,所得利益少、小、劣、慢、不明显。其余具一、具二,推而可知。
九十五、问:为什么只求往生,不求现世利益,所得现世利益反而超胜呢?
答:世间一切无常,暂得而必失,阿弥陀佛最欢喜我们往生。只求往生,不求世间一切,其心完全归投于佛,佛心最为欢喜,与佛心的感应也就最为通畅,蒙获阿弥陀佛的加持也就最强,业障也就消除的最快。业障既消,即虽不知不求世间种种利益,自然能得种种殊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