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心经全文网
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释净土群疑论 阿弥陀经宗要 净土女居士往生 净土探究
主页/ 佛学问答类编/ 文章正文

世界史:中日佛教僧侣作为,明朝政府的使者出使日本的,为什么?

导读:世界史:中日佛教僧侣作为,明朝政府的使者出使日本的,为什么?百家原创作者:长清聊历史哈喽,大家好!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在明代(相当于日本室町文化、江户文化初期),日本人像他们的祖先那样,纷纷来...
世界史:中日佛教僧侣作为,明朝政府的使者出使日本的,为什么?

百家原创作者:长清聊历史

哈喽,大家好!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在明代(相当于日本室町文化、江户文化初期),日本人像他们的祖先那样,纷纷来到中国求学取经,把明代优秀的文化成果介绍到日本,而渡日的明僧也积极主动地将国内先进的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入日本,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继续往下了解一下吧!

中日佛教僧侣的交往明代有不少中国佛教僧侣东渡日本。其中,有的是作为明朝政府的使者出使日本的,如洪武六年(1373年)明太祖曾派嘉兴天宁禅寺住持仲猷祖阐和金陵瓦官寺住持无逸克勤作为使臣,并请金陵天界寺的日本留学僧椿庭海寿和在杭州天竺寺任藏主的日本僧侣权中巽二担任翻译赴日;建文三年(1401年),由明惠帝派往日本的使臣也是道彝天伦和一庵一如两个僧侣。与此同时,来华的日本禅僧数量也很多,据日本学者木宫泰彦的记载,“单就我曾寓目的就有一百一十余人。这些入明的日本僧人,在明初的洪武、建文年间,主要是前来中国求法的。

他们三三两两搭乘商船来到中国,在宁波登岸,游历江南五山十刹等著名寺院,各按所好寻求住处,结交中国名僧和文人,学习禅学、诗文和书法,滞留的时间一般都较长。永乐初年中日实现“勘合贸易”以后,明政府为了防范倭寇的侵扰,只许持有勘合的船只靠岸,严禁其他日本船只来华,日本僧侣便都以日本遣明使、局座、土官或其从僧的身份前来中国。他们居留的时间都较短,一般是一两年。当时明朝的都城已迁往北京,他们在宁波登岸后便由运河或内河北上,在往返途中可随处游历附近的名刹胜地,视野比求法僧要广阔得多。

中日僧侣的往来,有力地推动了日本汉诗文、数学以及茶道等的发展。14世纪末以五山禅僧为主体掀起了汉诗文的创作热潮,形成了独放异彩的五山文学。日本的禅寺既学习佛法,也从事各种学术研究。在中国数学的影响下,在那里从事研究的学者,积极钻研中国的数学,交流禅僧带回的学术信息。日本数学在554—1623年进入中国数学采用时代。14、15世纪朝鲜翻刻的宋元数学著作,如《杨辉算法》与朱世杰《算学启蒙》都流传日本,《算学启蒙》还被日本长期用作数学教本。日本大数学家关孝和受到中国应用筹算解线性方程组的简便运算的启示,在1683年发表《解伏题之法》的著作,创造出世界最早的行列式,比莱布尼茨在163年提出行列式早了10年。

14世纪入元的禅僧,将中国饮茶风习带回日本。从此,在日本禅僧和与禅僧关系密切的武士社会中,开始盛行唐式茶会,品茶,赛茶、猜茶成为一种十分活跃的社交活动。这种唐式茶会在日本南北朝时代(1336-1392年)逐渐流行,到室町时代(1378—1573年)成为普遍的社会习俗。饮茶、品茶、点茶很讲究礼法,使用的茶具,进食的点心、果肉,都以中国风味和禅林清规为准。举行茶会的茶亭仿照中国禅寺的亭榭建造在风景绝佳的庭院的阁楼上,茶亭内部的陈设也都流行中国式样,要悬挂中国书画、禅宗佛画摆设中国家具、古玩。至15世纪下半叶,禅僧村田珠光得到幕府将军的许可,制定茶室的法度,开创了日本茶道。

后经不断发展,至千利休而集大成日本的茶道以禅宗依赖内心省悟的“和敬清寂”作为基本精神,在16世纪已经完全平民化,而为一般日本民众所接受。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和汉籍和训明代中国的儒学对日本影响最大的,当推朱子学、阳明学南宋传入日本的朱子学,在明代已在日本流行起来。许多日本学者和僧侣都积极推广朱子学的新注,在15世纪初出现了汉籍和训。汉籍和训是将汉文原著按照每个汉字的原意,标注日本假名,使汉文程度不高或不识汉文的日本人,也能领会内涵。早在平安时代汉籍和训虽已初见端倪,但其正式形成却始自歧阳方秀的《四书和训》,将近一个世纪后,到桂庵玄树使用桂庵标点才真正确立。歧阳方秀号不工道人,早年跟随梦岩祖庆,由禅入儒。

1386年后从南禅寺的硕学高僧义堂周信专修程朱理学。后来成为东福寺的座府,在15世纪初开讲宋学,使用从中国运去的《四书集注》和《诗经蔡传》作为教本。他为了推广新注,运用土俗世话编写和训。此后五山禅僧宣扬儒学,都以歧阳方秀编集的和训为准。歧阳方秀的高足桂庵玄树,曾入明六年,向硕学名师请教朱子学。回国后在萨摩(鹿儿岛)开创桂树院,宣讲宋学。又建仁寺、南禅寺等处居住讲学,为发扬朱子学说做出重大贡献。

在小编看来,1481年和1492年,桂庵玄树曾二次翻印《大学章句》,延德四年的第二次翻印本称“延德版大学”,是当前日本保存的宋学翻刻本中最早的本子,被定为。桂庵玄树又积极改进和训,将早先的汉文直读变为适合初学者通日本国宝读的汉文译读,在1501年刻印其所著的《家法和点》,1502年又刊布《和刻四书新注》,开创桂庵标点。汉籍和训从此开始定型化,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汉文化在日本的普及。对于这个说法大家觉得小编说得有道理吗?你们还有什么不一样的观点呢?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